該劇集描繪昭和17年(1942), 日本從殖民地台灣大量徵召台籍青年,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這些台籍戰俘監視員們,捲入了一場冷血屠殺,被盟軍檢察官指控犯下「虐待戰俘」的罪行。有些人因此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台灣,有些人回來了,卻不再開口提起島上發生的事。全劇共5集,預計於2024年播出。
作为中国台湾近年少见的歷史剧类型,《听海涌》以"殖民统治 vs 人性良知"为核心矛盾,通过吴翰林饰演的台籍监视员陈志豪视角,展现二战期间被遗忘的台湾战俘营秘辛。连俞涵突破性演绎沉默妻子林秀兰,在法庭听证会场景中仅用三次抬眼动作就传递出压抑十年的悲痛,与其在《一把青》的温婉形象形成强烈反差。黄冠智与朱宥丞饰演的监视员兄弟档,从初期效忠日军到最终在战俘坑前颤抖举枪的转变,精准刻画出殖民体制下的人性异化。
剧中巧妙运用中国台湾方言构建地域真实感,如周厚安用鹿港腔说出「阮毋是刣人凶⼿」的法庭自白,以及施名帅饰演的检察官用客语质问「你的良心在哪?」的台词设计,强化了文化认同的冲突。塚原大助与松大航也塑造的日军军官群像,通过仪式化的佩刀动作与台语禁令等细节,形成令人窒息的权力符号。
核心角色 | 关系网络 | 关键事件链 |
---|---|---|
陈志豪 | 林秀兰之夫 塚原大助直属下级 黄冠智同乡战友 | 被迫签署处决战俘命令,在1944年马尼拉审判中成为主被告,最终选择自焚明志 |
林秀兰 | 陈志豪遗孀 周厚安表姐 施名帅关键证人 | 暗中保存丈夫日记十年,在最终庭审出示日军手令原件,促使法庭重新调查体系性犯罪 |
塚原大助 | 战俘营最高指挥官 松大航也军事导师 朱宥丞直属长官 | 策划「珊瑚礁清除行动」屠杀600名战俘,战后化名隐居冲绳,1972年被揭露身份后切腹 |
周厚安 | 幸存监视员 黄冠智狱中室友 李晏驹线人 | 因拒绝执行处决令被关水牢,战后成为哑巴渔夫,在剧终开口指认日军暴行 |
■ 连俞涵在焚烧遗书场景采用「窒息式表演法」,实际闭气90秒呈现真实缺氧状态,较其在《茶金》的含蓄演技更具爆发力
■ 方言指导设置三重语言结界:日军军官说标准日语、台籍监视员混用日语与闽南语、战后法庭使用英语,强化身份认同撕裂感
▸ 歷史创伤主题推荐:《一把青》- 同样探讨战争中的个体抉择
▸ 法庭攻防戏爱好者必看:《正义的算法》- 施名帅检察官形象的对照演绎
■ 海滩处决戏采用360度环绕镜头,将黄冠智举枪的手部颤抖与朱宥丞崩溃跪地的动作同步呈现,形成道德拷问的视觉闭环
■ 关键物证「破碎怀表」贯穿全剧:初始作为日军授勋礼物,最终成为证明屠杀时间点的铁证,隐喻被殖民者终将夺回时间阐释权
我知道不少人會怎樣為這部劇辯護,所謂畢竟提供了多元的視角。然而,為什麼要把原型為卓還來的領事設置成看不起日治台灣人的角色呢?讓台灣人佔據絕對受害者位置的史觀,不僅不是什麼顛覆性的視角,反而是最主流版本的台灣民族主義。
演员演得都特别棒。整部片五集看完,其实立场上没什么问题,片中的日本角色我感觉比抗日神剧里的坏多了,而且对台湾日殖时期的反思也足够深刻。有些批评我不是很理解。他们拍片当然是从他们的角度拍,在台湾电视台放,观众都是台湾人。庆幸华人世界还有一个能自由创作的小岛吧。
台灣需要這樣的劇,因為我們直到今天都仍然在迷茫,我們究竟是誰,至今仍然在各說各話。這部劇很難得,很難得以台灣人的視角書寫我們的歷史,是為了記得那些複雜的國族血淚與矛盾的情緒,而不是去被評判該如何看待我們的歷史才是對的。我們還在學習去正視曾經的過去,包括那些不堪回首回头回忆的往事,下定決心去面對才能在自我認同的道路上更進一步。我想不是台灣人的人除了學者大概都不會特別去研究台灣二戰的歷史吧,所以學習過這些歷史的我們會更有感觸,更能理解他們的選擇⋯⋯幾次看到哭,只想大喊你們根本不懂劇中的他們或是現實的我們⋯⋯
都拍成这样了还要被短评区爹味男代替反思应该何去何从,撒泡尿照照镜子吧…
这个军事法庭拍得特别好,拍出了所有人的脆弱与迷茫。盟军不理解为何日本人要发动战争。日本人不理解为何西方人殖民东亚就无罪,把什么都抢完了却站上道德高地。人不理解为何台湾被丢回来就要宽恕仇恨,接受帮凶变自己人的事实。台湾人不理解这一切是为何,为了谁打仗,为了谁被审判。比起志远在上诉席喃喃的控诉,阿辉缄默沉静地在两边律师争执中掉的这几滴泪更有分量。这几滴泪堪比《异域》结尾,堪比吴浊流一部书,没有什么比理想和尊严的破灭更令人痛苦的。
二极管之所以是二极管,就是因为很难理解换位思考。世界观里只有宏大叙事,忘了自己也是蝼蚁。
特别很是独特的视角——殖民期的台湾人经历日化塑造后,成为日军的前线武器和顶锅备用,以蒙蔽+洗脑+威压的体式格局将人驯化为杀戮机器,寻求身份认同在日殖区域向来是痛点,三兄弟的选择很具代表性——有迎合投靠,以日本人自居者;有浑噩茫然,趁波逐浪只求糊口生涯者;有良知未泯,困境中求索者。军事法庭的审判趋向站在自身立场的自我辩驳,受害和加害的双重身份让这些听着海潮而来、又循着海浪回归的“孤儿”,最终意想到自己已然成为双重弃儿。
最绝望的是最后一幕,他回到家面临的不是和平而是白色恐怖。
戰爭的殘酷, 階級上的不平等, 人性的扭曲, 在一個悲劇的時代裡國族身分的認同陷入了無奈與糾葛.此劇透過戰時的日本兵、台籍戰俘監視員、中西方戰俘以及戰後的澳洲檢察官、日本辯護律師團 成功給了個我們一個立場判然不同的視角思辯. EP1-2: 語言混雜,身份混亂EP3-4: 聽海湧(海浪)聲時 那是想家時EP:5 「對於歷史的動向,任何一方面你都無以為力,縱使你抱著某種信念,願意為某方面盡點力量,但是別人卻不一定會信任你,甚至還會懷疑你是間諜,這樣看來,你真是一個孤兒。」 ── 吳濁流
只要视角的基点还是「先有人…」,这个世界就还不至于糟到哪里去。
弄虚作假:这是部彻彻底底的反战剧。那段不光彩的台湾历史需要有人拍出来。看此剧让我想到魏德圣的《赛德克·巴莱》系列。欣慰的是湾湾还有泾渭分明正视历史的有良知之士存在。希望岛内青年能从此剧中勿忘历史认清敌我
真实的,另一个视角的,历史。
如果说《海角七号》对日治时期的回望,是缱绻的柔情,是玫瑰色的滤镜,那么,本剧掀开殖民历史,残酷,狰狞的一面。藉由二战日军南洋台湾兵,在历史夹缝中艰难的、尴尬的、荒诞的、困窘的处境,带出今日对台湾人身份认同的思考。台湾人如何在接连不断的殖民者治下,迷失自己本来的样子,本来的名字,本来的语言。如果国府有把台湾人当自己人,那就也不会有2️⃣2️⃣8️⃣事件了。
Theree Tears in Borneo 2024 S01E01-E02 1080p 30fps Hami WEB-DL AVC AAC-QHstudIo在目下当今台湾的氛围下,也只能拍这种片子了,去中国化和亲日。
即使放在世界范围内二战题材的剧集里,也称得上优秀作品了
台灣人應該為有這樣的劇驕傲,劇本很紮實,三位新生代主演的演技也很棒,是值得整個台灣影視行業都要為其喝彩的良心劇。新海輝第一集為長官和領事翻譯的戲和最後法庭審判的戲特別棒,整個劇留下這兩場戲都可以點到題,可以經受時代的考驗。PS:想到「幸存」的志遠回到台灣要面對的時代⋯⋯爱护保重和平。
太平洋拉包尔岛上有中国战俘,有坚守坚守四行仓库的军人,当年还有一部电视剧历史的证明,印象是国共两拨战俘在日本战俘营的事情。//我查了下资料,当年蒋介石要把台湾籍日本兵作为中国国籍对待,把这些人弄到台湾审判,但是澳大利亚不同意,估计是战俘被日本人弄死很多,报仇心切
那个“台湾影视何去何从君”,包揽了我一年的笑声。如此精致服化道的年代剧,演员调教的也很好。把那个特殊年代,充满身份认同困惑的时代,集施害者和被害者于一身的历史,很好的还原。
节奏很慢,最后一集抬起了整部剧。很难得的是没有一丝媚日,相对客观。有点理解了台湾人对身份认同的困惑,他们曾像篮球一样被抢来抢去,又像足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到底何去何从,自己从来都说了不算。
、、、夹缝确实、、、处处都很夹
台剧牛逼我已经说累了
一集弃,前脚被殖民日军应征做战俘看管基层,后脚被战胜联军历史审判,台湾人的夹缝糊口生涯和身份认同是个历久弥新的选题,剧集题材肯定值得表扬。但剧集偏稚嫩业余,一是情节太浅太平,想象力不足,多处桥段设计都是战争剧里玩烂了的剩饭剩菜,撑不起历史厚重感,台词没有深挖,1.5倍速看都无趣,二是卡司表演还停留在肢体层面,台湾新时代或中生代实力派数量不足。
做人的条件,抑或人间的条件
能把一位宁当玉碎的抗日英雄原型:卓还来烈士,魔改成苟且偷生,向日本人下跪,向日本人打小报告的汉奸。真是服了气。8.5的高分?!
阿辉临刑前仍然没有破灭自己的日本人认同,他是“光荣战死的”;阿德无所谓认同与否,他单纯天真得让人心痛,最后在不明所以中被枪杀;阿远是灵魂人物,是一个安静冷静僻静理性的寻求自我认同的台湾人,只有他活下来了,但是却空空如也。船当然是驶向台湾,但是却仿佛茫无标的目的,他们的迷惑和痛苦还会继续着。
原型是「柯景星接济卓还来妻儿」,但其他情节设定全数修改:原技能花样事死于屠杀、妻儿幸存,目下当今变成妻儿被杀,领事幸存去指认凶手,然后还是瞎指;领事沉浸于家恨,气愤于主角战时的皇民施展阐发,竟无视中央「台兵是国民」之指示,擅自反对将他们接回国审判。加入这样的虚构之后,原型那个「大江大海」式的华国bittersweet成分被完全勾销,竟成了一个讲「好心没好报」「闽台虽同宗同语,却相互伤害,和日澳一样是莫得感情的外国人」的故事……可能2024年的环境下,只有这样的「持平改编」才足够「非蓝」、可以给「公」视出品吧。(乃至战俘营屠杀的尸堆,都是鲸鱼的形状…)
分数高了,剧一样平常。主要是不为人知的历史可以了解一下。
将身份政治与历史谜团拆解糅合到极致精彩!从战争结束时的四分五裂,回溯战俘营的对抗与信任危机,最后是审判过后的叹息和轻盈,每一个人的选择都言之凿凿,但善良的人被卷入历史黑浪,注定要被深海漩涡吞噬,化为无名无姓面目面貌模糊的一记统计数据的基点,人类最大的恶是大好人自以为正义犯下的愚忠之罪,即便身在主义狂潮的顶点,也多少保留些人性的本色,它会成为场合排场转换后的谅解书和保命符。
豆瓣的主流用户普遍有几个很典型的行为特征,包括支持台独分子。
誰是敵人,誰是盟友,哪裡是監牢,哪裡是故土。你聽見海湧的聲音,就會回家了。
从赛德克巴莱到听海涌,哈哈,幽默
你看吧,不管制作上有多优秀,但一到具体的历史人物上特别很是刻意的去篡改历史,目的性就会显得特别很是的让人不适。
是从来不曾了解过的二战角度,也有对台湾人身份认同问题井蛙之见的一些呈现与解读。但最重要的还是谴责战争,回响反映在战争极端环境下复杂的人性。对于新海三兄弟的兄弟情线埋的真好,最后一幕新海辉说“我给你的枪是没装子弹的”令人喜笑颜开。
篡改历史,亲日反中,绿岛电视剧、
靠夭,没子弹大哭
给台湾国民党的看看,这是啥抗日[-100/100]
战争把天真与纯净扭曲,直到所有人都被它吞噬干净。从台籍日本兵的视角看那场战争,体会到的是台湾人直到今天仍然在拧巴的身份认同问题带来的辛酸和委屈;澳方只想抓住一切机会对刽子手们进行报复;日方律师老中青三人组里,中老年人用谎言向现实妥协,只求只管即便把更多日本人带回家,但年轻人心中却仍然有发掘真相的意愿和激情。ep4结尾那句“我要上诉”真的相当有力量。剧很好看。
应该看看的一部剧集,初中因为是北京市市重点校,曾和不少台湾人当过同学,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思想很开放……后来因为那些缘故原由,在陆台湾人就很少了,再次频繁接触台湾人,应该是留外期间吧!2002年回国后派驻厚街、又和不少台商成了朋友,后来就是几年后我回京,他们回岛,或者转资去了东南亚。这部片子感觉很真实,这段历史没有去刻意碰触过,总的感觉,无论什么年龄,他们就像是“叛逆期”的孩子,经历了很多事情……“桃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未吃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年轻班底做到如此地步值得五星,有深刻的含义,也有象征性的表达。看完之后并无像一些评论说的那样有屁股歪的感觉,反倒是对于极端战争环境下人的选择透露表现认可。剧中台湾人对于自身身份的迷茫很像回归之前香港人的处境。
《听海涌》的本质就是经由过程扭曲史实、编造美化日据时期的台湾实际情况、丑化中华民国 **官员,来宣传民进党当局的“台独”历史观。打着“史实”的幌子编造历史谎言。鼓吹此剧的人,真是德高望重!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