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完美的电影。但德语片名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母亲还在父亲前面,(不懂德语,查翻译软件的),不知道为啥我们直接节译为《我们的父辈》?文化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做的每件事都会影响到后面的人。而且这个片名也导致我在观看之前一直以为,这是个主要讲战场和男人的电影,没想到女性在电影里戏份那么重。
德语名叫《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是什么让译者直接省略了片名的一半?就算是译Our Elder Generation也不该译成父辈,第二性在简中语言体系里再次隐形。
日耳曼民族是个多可怕的民族啊。连反省都反省得这么帅。
对普通人来说,战争无胜者
爱国有时候是件恐怖的事情,而战争的胜利永远属于手握权力的人。★★★★
一定要和幕后纪录片一块儿看。严谨的历史态度和克制还原叙事,想必德国人自己回顾历史内心同样痛苦,但也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将父辈的苦难变成子孙的财富,无论如何都不要美化战争、润饰藻饰战犯。日本人你们怎么就不知道学习一下。
战争是残忍的 没有经历过的人 怎么有资格说风凉话 没有亲眼看到死亡 怎么会拼命求生
“战争最大的胜者是苍蝇,人类的血肉喂饱了它们。”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主角有犹太人可避开了奥斯维辛、有军官士兵但没有过多的炮火硝烟。它始终关注着战争如何把人性最坏的一面暴露出来、如何摧残那一代人。五小我私家都有选择的余地,选择活下去未必比敢走向死亡更有勇气,可是内心终究有一部分已经死在1945年了。
3.5颗星的样子…主角们的存活率过高算一个差评。一入手下手对文学骚年的印象最好,但到最后还是他哥哥这个角色最有人格魅力。基本上他们是一代绝望的叔本华。年轻人都以为未来就在眼前,其实漫长的失去和告别才刚刚入手下手,未来根本就不存在
五根主线的切口都特别很是不错,特别是男主和弟弟在战争中的糊口生涯之道与良知之间的权衡对比尤为精妙~~昨晚一口气看完,骑虎难下。。目下当今萎的一比。。。。
第一次从德国人的视角看二战,同样十分震撼!战争能把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挖掘出来,直至失去人性!
好评!编剧睡醒了的故事是多好啊!
战争只会揭露我们最差的一面,起初以为是拼搏,最后沦为无望的等待,几代年轻人变成时代洪流里的殉葬品。
电影很好,但片名里的母亲为何不翻译出来?
胶片的颗粒感最适合战争题材了,德味儿,毒
如果你要用好莱坞火爆大片的兴致来看本作,那你百分百会失望。本片从头到尾一直很压抑,和《从海底出击》有得一比。五位主人公五种不同的视角,相互独立却又共存,其实纳粹军官马汀可说是第六主角,他代表了虽然邪恶、但被包庇的那类。第三集没有冤枉波兰人,整个欧洲都在反犹,远不止德国。
不愿上战场的没有回来,主动为国效力的被撕裂成碎片活了下来。弟弟最通透,大环境下的无力却一路自主选择直到死亡;哥哥崩溃的嚎叫像是一场巨大的梦魇。结合纪录片看,剧拍得真的特别很是克制严谨又沉痛。只有不曾经历过死亡与战争的人,才会高叫着将一切付诸于武力。到最后才发现,那年他们不到二十岁。
第三集哥哥拿着汽油执行命令去烧波兰老夫妇的房子,当他走进老人,老人满脸褶皱问他需不需要一块儿吃喝点什么的时候,那个瞬间是最让我感动的。
深夜,把前天买的蓝光碟一口气给看完了。感觉好像过了一个世纪般漫长。
时代洪流裹挟下的一代人,分不清真假、辩不明善恶。最厌恶战争的一个成为了无情无义的杀人机器,最坚定果敢的一个成为了迷茫的逃兵,最渴望报效祖国的一个为了敌国护士留下,最骄傲光鲜的一个困于阴暗牢笼里倒退腐败……战争一块儿,人性首先被牺牲,继而正义真理等也难以幸免。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我们的父辈的故事
中文翻译太烂
电影满分,国内的译名零分
看见有些自以为是说甩《兄弟连》几条街的,就知道这剧是没法正常评价了。剧情独大 就麻木到去忽略影视技术!
不知这部片怎么负担负责得了那么多赞美,整个欧洲战场东西战线上也能时常偶遇家书还还凭什么抵万金!
《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
战争会把人最坏的一面呈现出来。看的第一部德剧,第一部每集都二刷的剧。Friedhelm弟弟你为什么这么傻!!!!!希林小天使穷凶极恶的眼神,湛蓝澄澈的眼睛,帅得我窒息不已!!!!!Lilja的再次出现如天降神将!哥俩分别干掉大反派棒极了!Hildegard好像Emily VanCamp。圣诞节,柏林,五人还要在一块儿。
其实德国的所谓反思就比日本高一点,也就一点。德国民众一点错都没有,错的是党卫军,是希特勒。而且国防军哪有这么文明?了解那段历史的都知道国防军不比党卫军好到哪去。强奸,种族清洗,亘古未有。这片拍的好像苏联更野蛮一样。我估计德国人觉得是希特勒毁了德国,却不知就是像电影当中的那些普通人创造的希特勒,就算这个希特勒不存在,也会有另外一个希特勒出现。
看完以后手动@大和民族,何时能有日耳曼人的觉悟拍一部轴心国视角的二战片,忏悔一下自己在南京犯下的罪行。
反正也不影响原片本身,我就给这个翻译打零分了。把“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翻译成“我们的父辈”,可见男性对性别有多么的敏感,一群小偷
《明镜周刊》称其为“德国电视的转折点”,确实好看,不次《兄弟连》,共三集,每集90分钟,戏比较扎实(错误谬误是短,很多来不及展开),最关键它是德国人拍的反思二战的剧集,豆瓣评分很高(9.5),我想,一半是为这个态度。据说会有第二季,不出意外,奥斯维辛是绕不过去的。
一般,严重过誉了
这样的作品,应该让全球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看到。不是描写被侵略国家多凄惨就能够反战的,要让人知道,侵略国的人们同样面临着非人的折磨。每一个人都是人,没有人想打仗,消耗掉最初的头脑发热后,剩下的都是恐惧、绝望、困惑、彷徨,在战争中,没有对错,只有立场,可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啊,每一个人都想活下去,不想打仗不行吗,不想选择立场不行吗,只想去读书、聚会、和喜欢的人在一块儿不行吗,英雄和杀人犯只在弹指之间,救人和叛徒也能够是一小我私家,该怎么办,到底在为谁而战,为谁而活。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没资格质疑、嘲笑、诋毁任何一个士兵。最美好的时刻,不是出发前最后一次相聚的夜晚,而是医院前,识别出夏洛特的威廉赫姆瞬间释放的微笑,和夏洛特最可爱的模样形状,没有痛苦,没有质疑,没有警戒,就那样,完全的拥抱。
“大多数人认为战争是由拼搏组成的。并不是,是等待。等待下一次进攻,等待下一顿饭,等待下一个来日诰日。”
四星减,不忍心打三星。虽然有三部九十分钟长度,采用大量平行剪辑,虽具可看性,节奏快,但导致五小我私家物展开得匆仓促潦草,每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困境,除了弟弟,都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行为理由。结尾太刻意,很弱。
这个比美国那些平庸的战争电视剧要好很多
直译应该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本来母亲还排在父亲前面,但经过翻译,母亲直接消失了。在历史层面消除了女性的痕迹,让女性在历史传承中失去名字和面目面貌,由女性创造的记忆被男性夺取、篡改。“男性创造历史”实际上是偷窃史,是在意识形态层面针对女性的谋杀史。
制作极其精良的战争迷你剧,历史细节还原到位。从五位个体的视角切入描写一个残酷而荒诞的时代,多线叙事与交叉剪辑特别很是纯熟。本片可与萨姆·佩金帕[铁十字勋章]并列最佳德方视角的二战片(还都是聚焦东线战场)。从英勇到沦为逃兵、从纯真热血到心碎漠然,“战争只是把我们最坏的一面呈现出来”。Friedhelm一角太令人感慨(汤姆·希林演绎得无可挑剔),从懦弱彷徨到后面半是适应环境半是对血杀与无望现实的麻木,再到最后的死亡,既像赎罪,又有反抗父辈与拯救子孙辈的意味。Greta的遭际亦真实而无奈,其实她与弟弟至终都看透了一切,这或许也是他们的幸运。许多纳粹都逃过了惩罚并很快充任高官,这亦是德国战后的真实写照。| 大多数人以为,战争是由拼搏组成的,并不是,是等待,等待下一次进攻,等待下一顿饭,等待来日诰日。(9.0/10)
说此剧完爆太平洋超越兄弟连的可以洗洗睡了。卖惨博同情简直low,正直与尊严的人陨灭才能博同情。战争本就不是喜剧,发动战争的国家的军民不苦逼,难道还欢天喜地兴致勃勃不成?但是要想一想,你自己苦逼也就算了,还连累多少国家的军民和你们一块儿苦逼了。比起卖力卖惨的“德方视角”二战剧(实际上绝大部分主角咎由自取毫不值得同情,要卖惨请拍个主角真正有dignity的剧来。93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主角不比这剧里的哥俩令人同情多了?环境不好就跟着堕落作恶有啥值得同情?如果拍主角团罪有应得全灭我可能还多给一星),Das Boot这类真正五星德剧愈发令人尊敬。一个2013年的二战剧还在甩锅给元首,主角还在振振有辞辩称自己是叼了元首扔出的毒馅饼,这思想觉悟给早些年的Der Untergang提鞋都不配啊。让观众同情普通德国军民?就问主角的所作所为配吗?
我其实不觉得这样的历史剧我们拍不出来。问题是动辄30集40集跟你做3集的迷你短剧集还是天差地别的。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