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02:08:00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2021)
免费观看

剧情梳理

故事聚焦当下的奥斯陆,围绕年轻睿智的女性朱莉展开。30岁的她仍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尽管她与事业有成的制图员阿克塞尔彼此相爱,拥有强烈的安全感,并很开心和他在一起,但她拒绝给渴望孩子的阿克塞尔生子。朱莉决意离开阿克塞尔前往艾文德,希望能够开始新的生活……
角色 关系 关键事件
Julie(雷娜特·赖因斯夫 饰) Aksel的前女友/Eivind的新伴侣 在生日派对上与咖啡师Eivind精神出轨,后决然离开同居七年的Aksel,最终与Eivind分手独自生活,在奥斯陆街头直面人生不确定性。
Aksel(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饰) 漫画艺术家/Julie前男友 罹患癌症后试图挽回Julie未果,临终前在病床完成自传体漫画《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成为故事重要隐喻载体。
Eivind(赫伯特·诺德鲁姆 饰) 咖啡师/Julie新恋人 与Julie在书店玩"精神出轨"游戏,后共同生活却因生育分歧产生矛盾,最终回归原有家庭与女友Synne复合。
Ole Magnus(汉斯·奥拉夫·布雷内 饰) 出版社总监/Aksel合作伙伴 在Aksel病情恶化时坚持要求其修改漫画结局,体现商业与艺术的冲突。
Karianne(Helene 饰) Julie表姐 通过生育派对展现传统家庭价值观,其美满婚姻反衬Julie的人生迷茫。
Sunniva(玛丽亚·嘉西亚·狄·梅奥 饰) Aksel前女友 出现在Aksel临终回忆中,暗示其始终无法建立稳定亲密关系的循环。
好评:12个章节叙事打破线性结构,避孕药之舞超现实蒙太奇惊艳,精准捕捉千禧世代的存在主义焦虑。
差评:Eivind妻子Synne全程无台词宛如工具人,女权觉醒故事线却让男性角色掌控叙事话语权。
彩蛋:Aksel病房电视播放的B级片《挪威的纳粹》正是演员安德斯·丹尼尔森·李自己导演的作品。

主创全览(涵盖演员+幕后)

雷娜特·赖因斯夫 (饰 Julie)
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饰 Aksel)
赫伯特·诺德鲁姆 (饰 Eivind)
汉斯·奥拉夫·布雷内 (饰 Ole Magnus)
Helene (饰 Karianne)
威达·桑登 (饰 Per Harald)
玛丽亚·嘉西亚·狄·梅奥 (饰 Sunniva)
Lasse (饰 Kristoffer)
Karen (饰 Tone)
Marianne (饰 Eva)
西娅·斯塔贝尔 (饰 Åse)
Deniz (饰 Adil)
Eia (饰 Synne)
鲁比·达格纳尔 (饰 Young Actress)
Torgny (饰 Director)
Rebekka (饰 Marthe Refstad)
Sigrid (饰 Journalist)
Are (饰 Publishing Editor)
(饰 Publishing Director)
Sofia (饰 Nathalie)

相关热播

  • 热门评论
评论加载中...
      donger

    我们只是短暂的需要别人,来度过自己无序的人生。

      PAUL

    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我从未坚持一个快乐喜爱,我没办法维持一段感情,我会为了捍卫我的人生信条而冒犯他人,我伤害我深爱的人们,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能成为一个好的母亲,我没有勇气去见他的最后一面,我无时不刻没有在向往自由,我自私地爱着我自己,我讨厌改变,我认为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我从未认识我自己。

      水包酱

    相比全球无数在为饭钱房租和助学贷款发愁的同龄人 北欧青年看似普世的焦虑其实更像是一种衣食无忧保护伞下的选择障碍 是选择从医还是摄影 是选择丁克还是生儿育女 因为每一条路都完全开放 所以反而迷茫

      77

    为后记追加一星,人间真实。男人都是薛定谔式的丁克,只有女人说丁克才是真正坚决的丁克,孩子意外流掉了比起悲伤可能更多的是松口气。不同的人生阶段想要的不同,30岁不想结婚生子,想感触感染更多激情,想被尊重被听见;40岁感触感染够了身体交流,想要更多经济上的富裕,精神上的共鸣,和真正懂自己的人对话…这都是没有错的人生。可以在不同的阶段,遇见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人生是特别很是棒的,而不是在差不多的年纪被社会被伴侣被家庭绑架去选择“别人”的人生。后记看到当时如果没有流产的“另一种选择”也算是圆满了。最羡慕的是女主不需要主动,就有更好的选择…感情进入倦怠期了就有艳遇,恪守不出轨原则新对象会主动靠近,意外怀孕了苦恼该怎么办,孩子自己留掉了,怀念ex懂自己,ex主动输出“你是一生挚爱”…是我这种高敏感被动人格眼红的人生

      岁月何须溪上记

    突然觉得,哪怕是在平权最好的北欧,三十岁女性的困惑依然是选哪一个伴侣和要不要小孩,就挺让人丧气的。

      frozenmoon

    特别很是轻盈。所谓“寻找自我”的真相其实很多人都无法面对,那就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自我。那个所谓的自我是一种幻觉与愿望,寻找了半天最后发现“自我”就是一片空白,一团烟雾,一汪连自己都不想看见的泥淖。那些令自己变得无独有偶的才华根本不存在,它只存在于那些你从书上,新闻上和电影里看见的那些人身上,你误以为自己也有那一切,只是还没有发掘出来。不不不,一片沙漠挖到底也没用水源。这很残忍但很真实。所以首鼠两端,所以心旷神怡,看了这个又要那个,以为这是年轻,但不过是脆弱。很多人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要创造一些什么的人,超越凡俗生活的人,但其实什么也创造不了,凡俗对他们而言已经需要垫脚去够。这样的人在身边太多太多。当然,这电影里没有批判,甚至也不想呈现这一切真相,只是追踪一种成长轨迹。倒也挺有趣。

      长颈鹿饲养员

    女主的感情线只是bgm,导演要讽刺和批判的是这种30岁左右摇摆不定的nominal feminism。女主表面上是女权作家,实际上只会在吃蘑菇后才会对父权做出反抗;表面上不出轨却实际上已经另有所属;表面上嚷嚷着不要娃实际上最后自己才意想到孩子是维系感情的木桩。一部名义/虚弱女权的打脸片,和爱情无关。

      Sabrina

    北欧女人太自在、自由了,足够安全下,可以选择,可以放弃,可以后悔。片中倾向比较明显,生育权是女性特有的,男性只有请求权。

      天马星

    #TIFF 2021#总是想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等想清楚了却又错过徒留遗憾,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多见的人。

      

    很神奇,自我意识过剩,同时又自我意识缺失。

      蓝詹

    平庸却孤芳自赏、挑衅而不克不及收场、做梦但无法行动,如果这样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话,这个指控不免难免有点儿严重了。特别很是爱开灯后世界静止那一段,美好的恋爱总是写花、写城市、写天气和光,但全球都不存在。有希望拿影后。

      谢飞导演

    疫情严控,出不了门,正好在家看片。93个国家报名奥斯卡国际电影竞赛,目下当今选出了15部的入围大名单,花色多样,竟然还有不丹的作品。其中我已经看过6部了,除了日本的《驾驶我的车》外,这部挪威电影可以说是我看得很舒服、引起的思索最多的影片。女主朱莉真是一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啊!三十岁了还在为所欲为地唯自己的“欲望、直觉、快乐喜爱”生活着,不停地更换着男朋友;专业也从医转向心理学,最后做起了剧照摄影师。这实在是今天物质富裕、网络通透时代的许多大龄独身只身青年的真实写照。女权意识、自我中心,唯独尚未认识到在人生中,更重要的“责任和付出”的意义。全片加上序幕和尾声,十四个小段落的剧作结构,编导处置惩罚得细腻、生动;男女主演真挚、投入。这位北欧的中年导演未来可期!

      亵渎电影

    导演这次在氛围的营造上特别很是强悍,像女主角的这样形象,在我们身边可能随处可见,这样的形象不局限于女性,男性也大有人在,你甚至觉得这部电影就是豆瓣文青的群体画像。如果把这样的人设搬到男性身上,这个故事的观感就另当别论了,但在后me too时代这样的大环境里,这样的女性形象是一种潮流,抛开男权或者女权的眼光,但看这样的人物,真实到血淋淋了,她身上的焦虑是很多80后90后正在面临的焦虑,全球可能都一样,不过是想追求自我罢了。

      NortonHill

    在神作和无聊之间反复横跳。焦虑、不确定,多是我们一代人的主题。

      哪吒男

    女主角爆棚的亲切感,以及秀丽的脸,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真实且震撼。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我要很多很多的爱,我不放过所有新鲜的瞬间,我害怕负责任,我想成为我人生的主角,并以此为借口伤害他人,到头来,我想要的,似乎也没得到。这就是我。

      咯咯精

    the pains of being basic in Europe

      嘟嘟熊之父

    太适合我们这种自称反矫达人的矫情逼了,也可看作是自我意识强烈的矛盾体经由过程他者映射不断自反的修行之旅。读心术、魅惑术、时间操纵、幻影移行,用超能力放大爱情中最甜蜜和痛苦的瞬间,如拆毛衣般一点点收回纤细的情感火苗,积极的或消极的,彼此交叉环绕纠缠,团作巨型的毛线球藏入历史的抽屉。奥斯陆的清冷与迷醉为这个寻常故事提供了最美的舞台,约阿希姆·提尔应该意想到,他的创作原动力来自于他的乡愁。

      王小札

    任何往性别议题上大发议论的都是自作多情。一个三十岁的主角彻底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的感觉喜好为半径,划一个封闭之圆。对所有人生的目标充满彷徨与摇摆。对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人与事只有短暂新鲜感,不想承担热情褪去后的责任心与人生义务,像一个玩玩具几分钟就厌烦丢掉的心理巨童。对爱情放荡不羁,尤爱无情装有情却不承认。经经常使用丰富的想象来使自己陷入苦恼、忧伤。是生活的怀疑主义者,对一切抉择不抱确定。看见夫妻争吵孩童聒噪对婚姻顿生绝望反感,看到夫妻恩爱一家和睦又顿觉也不是那么糟。甚至跑去最缺安慰的绝症病人身边索要安慰。明明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人生大戏的配角,还时刻感觉自己像自己人生的观众。如果你是这样的人,请别再做这种人,如果你身边有这种人,请远离这种人。如此,你们都将获得幸福。

      渡边

    真实到有点残忍,这是一部不适合情侣共赏的爱情片,因为它对焦的是爱情中善变的“自我”以及几乎难以消除的悖谬性——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独特的,都认为“即使没有完美人生,也应寻找完整的自我”,都认为人生应该愈来愈好一直向上,但其实并非,其实不会。“自我”是现代社会免费派发的新式致幻剂,效果卓群,人人有份。

      陀螺凡达可

    用爱情喜剧的外壳拍了一部反爱情喜剧的电影,设置在85/90后这充满了不确定和焦虑的一代人身上,时代更迭印记给故事增添了当下的现实意义。而提尔充满活力又细腻的叙述体式格局也让整部片情感充沛,好看动人(分手戏看一次泪目一次),同时也再次是一部出色的城市电影。两位主演的表演太棒啦,ADL就不用说了,女主是从哪儿挖出来的宝藏?|二刷3.5->4

      YY

    我们只是短暂的需要别人,度过自己无序的人生

      奥兰少

    不想让任何【其他人】进入生活。孩子也是其他人,有时想要有时不想,像对社交的态度。但不想社交了就宅,不想做父母了却不克不及不做。想玩,想你关心,想着想着就想规行矩步【出轨】。用烟接“又纯又欲”(这个恶心的词)的吻。就像【Me too时代的口交】也是矛盾自我的喻体。怀疑一切,只坚定反抗【我们自己的家庭】。总能准确抓住【坏时机】,我们想在爱情里变得更好,却总因爱情展露最糟糕的面相。跋涉过【芬马克高地】,寻找自己的少数族裔血统,在这时候代,确证少数性是最重要的事。情难自禁就会翻开【新篇章】,理智地选择不理智,确定地拥抱不确定,抽出卫生棉条用经血涂抹【Julie的自恋闹剧】。分歧不足以让【鲍勃猫摧毁圣诞节】,恋旧却可以或许。就这样最终活成【第一人称单数】。面对爱与死,人能做的只有【乐观】。【一切都到尽头】,一切未完待续。

      舌在足矣

    每个年代都会那么一两个足以代表整个世代的经典角色,约阿希姆·提尔和Reneta Reinsve就成功塑造了这样一个足以定义千禧一代的银幕形象。而在rom-com极度稀缺的当下,这部片的存在更是太可贵了,哪怕它其实并不是rom-com

      thatisdominik

    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迷宫中的站起来

    老生常谈堆砌出来的人物居然可以代表千禧年代的银幕形象,我哭了,你呢。提尔目下当今水平变成这样啊,不知道还以为大卫拉塞尔拍的。世界静止那两段简直是今年看过最媚俗的场景,同样是用ADL,能不克不及看看hers是怎么拍的。

      andarta

    对于异性恋而言,这部电影是多么大的一个进步啊!极慢(面部特写抒情+情节铺垫),特长,步步煽情,对白推动。伪女性电影。男主说教很多,甚至教授太多,女人无男人教则不醒吗?而且还是用死亡来让其醒。自我牺牲为尚的男性英雄主义情怀扑面而来。真希望剧本是女主没有父亲问题这个老梗,是自我觉醒,找到了未来。除却情欲戏,完全可以在✤✤上映。女主没有朋友,只有男人。

      米粒

    我有些不记得提尔最早几部电影了,据他说这是一个三部曲的完结篇。是当下年轻女性尤其发达国家年轻女性在女权方面的真实困扰的写照,影片或许呈现问题大于解答。对两性关系中生育问题看似有选择但其实深深迷茫最后竟需要他人对自己母性的肯定来找答案,在父权关系的折磨下可以轻松逃脱却只能在飞叶子的时候才能做出反击等等,很痛很真实,并且在现有的条件下是无解的。(解答的话就要脱离女权上升到其他问题了。)故事呢多少有些俗套的,按目下当今的说法就是写手味儿有点重,几个片段很有想象力(比如啪嗒一下拧开关那里,凝固时间空间很多人用过但是这里就特别特别合适,很浪漫,又很任性),最后结尾稍微不要那么俗大概会更引人思考一些的

      Captain_C

    我爱你但是我不爱你了,我不爱你了但是我还爱你。人总是矛盾的也是自洽的,爱总是流动的也是永恒的。

      豆瓣路人己

    哪是最糟糕的人啊,明明是最多见的人。12章节的讲述,细腻,柔和,总有那么几下被击中。

      寒枝雀静

    1.5 / 《世界上最方便消费的女权主义》样板戏。一副不用肤浅批判肤浅好像就没法说话的摆烂样子容貌。把“感触感染”当作标签贴到“女性”上,便以此作为拙劣的编剧与导演技巧的遮羞布,还有比这更男权社会阴谋的艺术创作吗???

      匡轶歌

    总以为正式的人生尚未正式地开启,尚有大把的时光慢慢弄个清楚,哪知莫名其妙,就从序章翻到了后记。总指望从一段关系中找到那个正确的最优解,总有男人来指导你,“你不懂,这才是真实的你”,“那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催促你生娃,要你相信“别管那么多,你会是个好妈妈”,哪怕你心中正有一百种困惑与迟疑,就像评论区有一大堆人嫌女主活得太自由、太easy、不懂“付出与责任”的意义。到头来你发觉,男人们连自己的人生也盘不清楚,也在拿你解他们自己的题,躲他们自己的烂摊子。

      黄青蕉

    怎么说呢,一个男人生性不定,迷茫混乱,朝秦暮楚,喜欢这个又爱上那个,大家叫他詹姆斯迪恩,永远的偶像,性别一换就要自啐一口,取名“全球最糟糕的人”,真的女人们别太爱自省了

      水中的歌利亚

    当男导演试图探讨一些女性问题的时候,很需要警惕他是否是想鸡贼一把。

      iDonWANbEyoAyM

    世界上最多见的人

      嘣太是一只浣熊

    糟糕没有看出来,只看到了一个从头至尾都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并且全情投入不顾他想的人。对自己诚实并且敢于行动的活法让我也想成为这样糟糕的人。

      shininglove

    文艺青年很难割掉脐带做大人,追求自由,逃避责任,依赖他人关系,一旦期待落空,不免陷入自我怀疑,幻想和现实经常等量齐观,消费品味高于创造水平,面对现实,心性不定,难以转化成赖以糊口生涯的一无所长,嘴上说着做自我,打心眼里在乎他人认同目光,矛盾中成长,不安里死去,苦苦追寻,自洽无果。

      matchappuccino

    看得特别很是煎熬,多是因为加上厅实在太冷了,觉得这个情节加上这个章节式特别俗啊,怎么就主竞赛了orz

      天外飞青

    按我的分析就是北欧的社会环境太优渥了,可以给人很多次选择的机会。为所欲为重读专业,一遍遍选择人生。其实他们的犹豫挣扎说白了就是挑花了眼。因此看得还是比较隔阂的,很是觉得有一种极现代的矫情在里头。

      思夏無邪

    看似在講愛情,其實在說人生危機。真正理解你的人無法接納你,全然接納你的人不可能理解你。人生是自己的功課,可以經過很多人然後參透,但解決問題的始終是自己。承認自己是最爛的人,比假裝自己是最好的人、擁有最好的幸福的人,要真誠太多。

      freyr

    实在不喜欢这种披着“女性”皮的、假女性电影,宁愿看一部真macho的男主电影啊!几度想要提前离场,可惜没有坐在走道附近

加载中...
收起资料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