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浅焦镜头模拟近乎失明的视界,观影体验堪称一绝。不爱看《泰坦尼克号》,却比任何人都更相信爱情;穿城去见你,历尽磨难也在所不惜。导演巧妙加入自己的迷影情结,结束得温暖而动人。PS,主演现实中就是瘫痪失明的多发性硬化症病人,不服都不行...
这部芬兰电影和娄烨的《推拿》类似,用浅焦镜头制造一种受限的视角,让观众在短短80分钟里感受和体验盲人的困境。没想到的是迷影元素如此丰富,后半段转入惊悚类型情节也有点意外。最出色的是喜剧氛围的构建,人物塑造上突出其积极乐观的心态,没有像大多数商业片那样剥削残疾人这点令我最欣赏。
映后活动,一个男的问导演:这个电影这么拍是为了表达对视障人士的同情吗?我们在生活中该怎么放置对残障人士对同情?我傻了,导演也傻了,尴尬极了,但是很像会发生在这里的事。
#SXSW# 虚幻失焦的视角、摇曳晃动的镜头、宛若来自异时空的声音设计 全片皆是「推拿」式体验 眼前皆是混沌 他的轮廓却在混沌的周遭中越发清晰 我们都想成为冰川 却发现自己只是泰坦尼克号的残骸 不愿看「泰坦尼克号」却做出通过五个陌生人来见你的浪漫创举 但最感人之处 还是片头片尾的盲文字幕
#2022金馬奇幻影展# 是部很「好看」也是很「好」看的電影,且必定要在電影院觀賞的沈浸式體驗,簡單來說就是體驗82分鐘的盲人視角,台詞有作為影迷的碎嘴幽默:約翰卡本特、《冰血暴》等,失焦畫面比《推拿》還要全面,戲劇性片段一同跟著揪心緊張,想到踏出家門這件日常小事對他們來說是需要賭上性命也要全然去相信人性,還好這世界還留有溫存,也讓結局顯得特別真誠動人,全程非常入戲的我忍不住爆哭並報以掌聲。
【芬兰】从片头片尾的设计,再到选择的完全以主角展开的视角和虚焦;处处都体现着对视障患者的关怀以及尊重。他们的每天,如土拨鼠之日般重重复复;吐槽着《纽约大逃亡》,Jack Rose二选一的无趣问题;男子快人快语的自嘲与从开篇就赢得好感。真正踏上路,他痛诉着障碍依然在这,再到迷惘与重新拥抱他们的感情并没有随着视觉的抹去而消失。这是在抛出了一个危险的悬念之外,插入的最温柔的关照。
#HoFIFF2021# 从海报到开头,再到结尾字幕都有盲文,并配有专门的讲解。以盲人的视角来贴近他的生活,更能感知到生理上的无助和肢体上的疼痛。单调的生活里迷影情结贯穿始终,带着对方最爱的电影奔赴爱人,却被世界的恶意击倒。直到第一次见面,爱人的面容渐渐清晰,也许他不会看《泰坦尼克号》,但他拥有自己的爱情故事。
不要低估世界的恶意 也不要因此止步不行
电影给你勇气,给你自由!
请可怜可怜一个恋爱中的男人吧太难太苦了,但还得继续活下去
这也钛浪漫了(指结尾
镜头持续聚焦在主角面部,或者其他主角可感知的局部,边缘部分做了虚化处理。所以看得很难受,难受程度可能也就是盲人的1%吧。在这么有限的可视内容里,故事依然引人入胜。映后,导演:我也没看过《泰坦尼克号》,跟片中男主的理由一样,我觉得卡梅隆自从拍了这部爱情片后就不行了。
好电影 结局会让你感觉美好,过程让你紧张和不忍...
模糊的视野里,只有深爱的人才拥有清晰的容貌。
#2022北京国际电影节# 他们的生活已经如此不易了,可现实往往总是欺负弱者。整部电影既是反映残障人士的生活群像,亦是反映关于他们的社会现状与态度的缩影,无障碍设施的推广并不一定意味着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提高,毕竟想独自出一趟门依旧这么难。
意想不到的是本届威尼斯印象最深最让我激动的片子是我看的最后一部。首先是他出乎意料地全程把焦距定在主角的身体上,观众能够体验到一个盲人的视野所见,非常有代入感。第二就是映后主创们说的对电影的热爱,我不敢确定这是不是在卖情怀,但是我在电影里感受到的确实是对于电影的绝对专注。
映后交流环节不会问问题的观众别硬问
#suff#胜在模拟盲人视角的设计,剧本很一般,表演也有些一般。
独特的摄影方式让观众也跟着一把盲人生活,各种不便,但依然充满活力,片中对主角影迷身份的设定也是相当有趣。最有意思的还是跟导演的连线,一个是电影创作本身没有考虑社会意义,就是为朋友而创作,另一个是选择《泰坦尼克号》就是因为导演本身也是那么想的。爱这部电影,很喜欢倒地之后那句FREEDOM
第12届北影节第33部。简单的故事,拍的很抓人。全程采用大光圈拍摄,除了男主角的脸几乎看不清任何其它的东西,让观众更能进入人物、和人物站在一起。最后通过他的触摸,观众和他一起看清了女主角的脸,两个人像杰克和露丝一样相拥在一起,很感动。片头片尾字幕都用盲文打出,创作者很用心了。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