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世界边缘的、艺术教育里走出来的当代艺术家,至少是没成名、没发财的芸芸众当代艺术职人们,不就是这么回事嘛:拿着菲薄单薄收入在机构里做些行政工作或教课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下班才能做作品,但总受到生活琐碎的打扰,其中包括自家的猫和其他处境相似却总略有不同的艺术朋友;准备自己的小展览,还需要不断地去同僚们的小展览上「露个脸」,但通常也就是尬聊—— Showing Up 根本就不是什么「好戏登场」,只不过是「露个脸」这么频繁又无聊却总是被美化为对艺术家的事业至关重要的一样平常行为罢了。身边很多朋友都差不可能是这样,也许缺少Lizzie的特权,但艺术作为一份工作带给大家的(无)意义感被本片很真实细腻地捕捉到了。能既不赋魅也不藐视当代艺术、只是呈现以当代艺术为生(亦为生活)的人的存在状态,这样的电影其实其实不多见吧。
4想起来在柏林找酒店前台小哥要shower gel结果发音成show er 的尴尬事,洗不成澡和showing up前的疲惫焦虑确乎是类似的
  Cardinal
【C】有意营造的掉以轻心,无意强调的焦头烂额。
  ChrisKirk
在关于一样平常和流水的每次举手投足之间都投射出了异常迷人的气晕和质感,艺术与生活的那些混乱更像是让人心慌意乱却又爱不释手的鸦片,创作与灵感来得又总是急促且触目惊心,让人只顾着惊叹与焦虑全然忘记了纯粹的驻足欣赏和赞美,就像那只数度闯入的鸽子,就像两人远离尘嚣的背影,就像那场就算路过也很想要进去参观然后感叹色彩与才华的瓷器展。Reichardt and Williams kill!!!
“You have to listen to what isn't being said.”折翼的鸽子、扭曲的双臂、屏蔽的电视旌旗灯号、半身焦灼的塑像。旁人的闹热热烈繁华不沾己,他人的才华不关己。安静冷静僻静之下内心愈发郁躁不安。别人疯了,但自己也快疯了。疯人试图点醒自己,但却发现彼此疯在了不同道路上(艺术疯魔与生活重压致郁的迥异)。文本层面其实挺好的,始终让人物保持在崖边欲坠未坠的紧绷状态,最后以轻巧的诗意点破。庸常琐碎的粗暴堆叠,这种剪辑很难想象是女电影人的手笔,但还可以理解,更趋近于一种拼贴画的思路。但是导演调度还是弱了点,只有些许场景构图可看。(and最后拉一个大广角镜头收尾有点俗了)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