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起意买了票结果看到了目前最棒的一场。整个片子类似伪纪录片,但脚本都来自档案馆和私人影像,画面在虚实之间来回切换:两个主人公一别多年对彼此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只能经由过程书信(画外音)穿越时空来艰难对话。最后Zahra彻底没有了音信,Maria在信里说她已经想不起Zahra的声音,只能戴着她给的耳环在镜子里假装在一起,假装We used to be one…太难过了。书信里情感真挚细腻是那种女导演才有的气势派头,Q&A的时候才回响反映过来导演是男性,但女编剧没有来放映现场,因为去给自己过生日了lol 开头Azar Nafisi的诗:You need imagination in order to imagine a future that doesn't exist. 然而导演还是愿意相信希望
#25th TiDF#Berlinale2023 Forum 论坛及新电影论坛最佳影片。基于披露的盖世太保文件改编的Docu-Fiction,采用了和<Innocence>与<A Night of Knowing Nothing>相似的口述信件形式,但与二者不同在于深入探索了革命内部间隙中的复杂性:改革派与保守派、要求平权的女性与推崇头巾的男性、极权制度下社会经济的盛衰起伏……因而「革命」再也不只单纯指代斗争、激情和鲜血,它或许更多的成为社会/小我私家变革的节点,一代人理想的消散普遍存在于79年霍梅尼革命至苏东剧变的十年间,对现状的失落与对往昔的怀恋无法填充巨大的虚无感。她们倾诉、通信,无声或有意的诉说着隐秘的情感,却囿于那些曾经全力奔赴的未来。「Do you hear the howl of darkness?」真挚而有力。
8.5团队三五年的积累带给观众太多意想不到的影像资料揉杂着原声 胶卷滚过的机械声 群众的呼叫招呼 和两个女孩呢喃念信的碎片压抑着无法明说的念想与担忧 却能道明女性在革命面前的自强与坚韧导演和编剧说故事取材于母亲们与自身一边探究她们的学生时代与自身的生活一边却能经由过程集合大量影像模糊了叙事者的身份时间和距离感似乎于是被解构 如此的书信也似乎能合理地存在于当下【Do you hear the howl of darkness?】
0有用01想看2023-02-26 10:52:13天津
✤!得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