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真理的箱舟”的邪教集团在东京的自来水源里投放病毒,致使上百人死亡,近万人受到伤害。在此之后,投毒的五名主犯被教众杀害,教主亦自杀身亡。该事件轰动一时。
三年后,当初四名主犯的亲属来到“真理的箱舟”位于山中的遗址,扬撒骨灰,祭奠亲人。然而,他们停在山口小路上的汽车被盗,众人被困在山中。随后他们遇到坂田(浅野忠信 饰),当年投毒小组中临阵逃脱的第五人……
本片荣获第16届高崎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夏川结衣)和最佳男配角(远藤宪一)三项大奖。
是枝裕和早期的大闷片,对我这种“闷片消化机”来说,倒也闷得十分舒服。不觉得这是什么伪纪录片气势派头,只觉得是枝早年大约比较受老塔的影响,尤其结尾那个流水声的运用,同时这也是侯孝贤的拍法:所有事件性的东西,全都在镜头之外,你能看到听到的,几乎只是没什么信息含量的场景片断和对话。
A / 这一晚上惊涛骇浪的力道远远胜过十多年后《比海更深》里的暴风骤雨。一方面当下是过去的某种提喻,另外一方面当下与过去的交织构成历史与未来的隐喻。影像写实与写意的并行成为一种理睬社会沉思与纯粹感知的细腻修辞。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回答《幻之光》并后启《小偷家族》的杰作。惊讶地发现是枝裕和对世界的怀疑与绝望竟有点像黑泽清。
是枝裕和的個人風格早在十年前就明顯確立,但影片掌握度和現在還是有段差距,這部電影越到結尾敘事越混亂...
好的没有话讲了,出神入化的留白美学
神剪辑+(类似)Database叙事,把一个本没有什么冲突的故事扩展得极好(否则就会变成河濑直美的[殡之森]不过那个更偏心理结构而不是社会性了),“悼亡的后共同体”在处置惩罚亲人问题的同时也在自我审判。
十年前的ARATA和伊势谷友介是那么年轻,十年前的是枝裕和还是一贯的简言缄默沉静。手持摄像机的真实和虚晃,大量的缄默沉静与现实回忆的闪回。大家都是普通人,大家都是陌生人,嗯,你同意么?
孤独的鸟的五个条件:一羽の孤独の鳥には 5つの条件がある第一に 最高点まで飛ぶこと。第二に 嘴を天に向けること。第三に 一つの決まった色をしないこと。第四に 同類を欲しがらないこと。第五に ごくかすかな声で歌うこと。-サン・ファン・デ・ラ・クルス-
死于信仰邪神。三年祭,在森林薄雾中穿行,夜谈,白百合沉湖,火烧木栈道,水色潋滟,お父さん。 值得重看第二遍,会发现许多细节。若要说最喜欢的结尾,这算得上之一。
是枝早期的电影都十分令人惆怅,基本上只要你进入那个情境,就会情不自禁的怅然若失。我很喜欢。而这种怅然的感觉,一直到《比海更深》才又重据主体。(Mmmmm……这么想来《三度目杀人》也有一些,怪不得我也挺喜欢)而他几乎所有的电影,都包含着人的逝去啊。
遗憾于生前没有与亲人多交流,却在亲人去世后,渴望着从他人的言语中读懂亲人。
6.5/10 分。2018.08.17,第一次看,日万代版蓝光。剧情好沉闷。。。片子影射日本奥姆真理教邪教事件。日本邪教组织,由麻原彰晃(原名松本智津夫)创立于1985年。1994年起,日本警方发现12起暗杀事件与奥姆真理教有关。特别是1994年6月松本市有人施放毒气致使6人死亡,200多人被送进医院。1995年3月20日在日本东京地铁投放“沙林”毒气,造成5500多人受伤,10多人死亡,震惊了全球,它也因此更加臭名远扬。
原谅我后一个钟用2×倍速看完的。
镜头的摇摆很自然,宛如彷佛它只是看着,毫不刻意、不张扬,不带任何目的。在晃动的镜头、零散的对白中,五人一步步深陷幽深而静谧的绿海,夜幕降临在那栋逝者曾欢聚的房间,不由分说地把他们拉回过去。雾气缭绕看不到周遭,回忆凶猛烧不尽哀思,湖水深邃望不见尘埃,逝去的亲人依然如路人般陌生。
北溟有雾水生烟, 再见箱舟火烧湖
语法稚嫩,但语义已十分超前。如同一束光,你判断其亮度感触感染其温度,但对于其源自何方抵达何处,却一概不知。导演便是用如此的只言片语实现人物画像,无意追问恶之源头,而是专注于描摹一切貌似与恶无关之周遭。
看到后面有种隐约的悲痛,人与人之间将之分隔开距离的果然最本质是心智,思想,感触感染和欲望,造就这些不同的除了小我私家自我之外,社会又该负上多大的罪责。展示亲若家人和挚爱也无法拯救迷途中绝望的人们这种距离感,大概是是枝的一种立意。
4.5. 因突然事件而聚集,在对方曾经生活过之处寻找记忆。幻之光之后,无人知晓之前,把残酷和无味的现实融入淡淡的记忆和生活。夏川结衣说:“我怎么什么也没找到啊,不过这样或许更好……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把鞋子遗留在这里了,但是这双鞋还在。” 太喜欢这些有点混乱而琐碎的生活和记忆的细节了。
几近真实生活的质感,不同阶段的是枝裕和都蛮难得的。
把这起事件用这样一个切入点来讲述,实际上是需要些勇气的。是枝裕和这些年来气势派头其实一直变来变去的,不过不变的是对底层、边缘群体或者普通人的人文关怀。目下当今想想,能把鲜肉时代的浅野忠信、井浦新和伊势谷友介集合在一块儿也是难得。
2007.5.6想看,昨晚终于看了。果真不看这部对是枝裕和的印象是不会完整的,他一直以来对社会议题都有关注和反思,而且总是角度独特,这部就聚焦在“加害者”的亲属:当加害者死去后,受害者及相关的人会将怒气转嫁给他们,而他们却特别很是特殊,“具有非黑非白的二重性”。全片即兴拍摄,没有完整的剧本和对白,只基于导演了解的真实人物并给出“人物设定”,而让演员即兴表演。还有几个很有趣的故事在《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中都有提到。井浦新真是太嫩了,而且演出了年龄差,所以他实际上是教主的儿子吧,去看望的老人也是事件受害者或者是夕子的父亲(都喜欢小野菊),他这样做有赎罪或代替夕子而活的意思?看到火车上他和浅野忠信的对话时反正心里一惊。因为花时日影团的活动而终于看了。
如《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蜂蜜》般的观影经历,因为《步履不停》而让我倍觉期待的是枝裕和,居然还可以这样先锋实验,虽然这并非我心目中的好影片。
如詩如畫 節奏緩慢 但淡淡然卻入心 ~講奧姆真理教毒氣事件後三年 某犧牲信徒的家屬和其中一叛教者 一晚上之間滯留深山而在心靈上獲得啟迪或救贖的故事~像紀錄片的寫實 閑話聊聊卻不無聊~更穿插各人過去片段 豐富各人的遭遇深度 以致悲哀性~是枝裕和 很厲害的文藝風導演~
切实其实不是《旬报》偏爱的那种电影,可以对比河濑直美的《殡之森》来看。我记住了伊势谷友介...
《下一站,天国》里以温暖的记忆来说死亡,最后却要接受永别。这温暖的暗地里是虚空。而《这么……远,那么近》看似冷漠,慢慢打开的记忆里却有亲近的温暖。似远又近。
手持跟拍纪录片气势派头,镜头时常晃动或变焦,意图呈现出一种真实生活感。片中讲的邪教案件是虚构的,避免与现实中的联系关系。不断插入碎片化的闪回记忆,想表达普通人被邪教吸引后的思想异化状态,家庭亲情缺位后投身这种组织来重获完整。但在很多事情上又含糊不清,没能实质探索出思想内源。电影试验式的形式主义大过内容表达,群像塑造毕竟成为了众人面目模糊。
脑海里一直有一个画面,一个戴头巾的女人从邪教基地出逃。而且,我一直觉得这个画面来自于这部同样关于邪教的电影,事实证明并不是如此。也算破案了。那么,我脑海中的那个画面来自哪部电影?是枝裕和是一位特别懂得隐藏伤痛的导演,逝者的伤痛、生者的伤痛,都在无声无息中被包裹,偶尔露出来一点,也是难以看清楚的。
就著便利店買來的寡味壽司一同使用完畢(不然花上兩小時看大家再森林里走來走去還真是會覺得困擾.細緻內斂的監督桑,因為正對面是這樣的人,所以連心臟被石頭砸得濁也不好意思喊痛.故事經過一半,大熱天和尼醬走在馬路上,告別的時候握握手「被冰棒弄的黏黏糊糊」被這樣說道后,像是特别很是害羞似的低下了頭
神实则是心魔//只要有所相信 人就能坚定而孤独地活下去//每一个阶段的是枝裕和都有自己特别的表达体式格局//别试图去做出拯救这个动作 人甚至不克不及了解自己又怎么了解他人 好好收拾整顿自己然后保持一定微妙距离感的相处或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算是亲密关系也能更长久
卡斯太强又为了十年前苍白唯美的arata去看了说是全片用手持摄像机录下自然光拍摄 那些粗粒子诉说的不是技术而是手段台词和场景走琐碎路线 显得相当深邃 毕竟偶看到最后成为了悬疑片 其他几人的背景都很明显 唯独arata的敦 花店 百合 弟弟 一切无异他人却又更接近于真实原来那句爸爸揭示了谜底
2016.12.8二刷
经由过程目下当今来一步步还原出过去无声的伤痕 家庭里彼此间情感输出的缺失和自我的膨胀化催生出了心灵的空缺 真理教信念而因此成了那想要胡乱抓住什么的存在的意义 不论是信徒还是他们的家属 都共同成了社会疏离 距离横亘的受害者 以小木屋构建出外在空间的封闭性必然促进了内在交流沟通的可能性 个体孤独和事件伤痕也因此有了消解的途径 最后的结尾实在是太美了 扔下水面的百合花 由内而外化的大火烧掉了那座通向过去的木桥 两个时间维度也得以真正独立和相互解脱
也许是是枝裕和最好的作品之一 也是关于人挖掘的最深刻的一部
不能不感慨,刚出道的是枝san太有锋芒了,他的创作生活生计简直是倒过来的:如今的他正端出一道道温馨家庭小品,但当年的他可是在用一部侯孝贤语法,没有剧本的作品探讨奥姆真理教对社会的影响……(4.5)
奥姆后遗症吧,依然是淡淡的,关于亲情生死的是枝
注重与家人的沟通,了解他们在想什么
讲人情生死可惜字幕太无力。自然光手持摄影倒是也美得没话说,可惜我欣赏无力。
纪录片气势派头,内容和形式上都冷硬至极,感情上是压抑自省的,看起来就没有步履不停那么细致和得人心,更何况这部需要足够的背景知识。
承袭的情罪,陌生的故人,无休无止的意识纠葛,无法跨越的距离时间。是枝裕和纪录手法,依旧关于死亡。熊熊大火燃烧在仙境一般的水雾之中。
剧作层面略显刻意,交叉蒙太奇对时间的拼接,都使影片缺少是枝一贯的流畅自然,却让原本平淡的故事在叙述上变得复杂有趣。第一幕由于缺少背景交代,观影时显得杂乱冗长。特别很是喜欢最后一幕!流水浸润下娇艳的百合、烟雾缭绕的小河、冲天大火吞噬的木桥,很有意境。然而主题展现十分晦涩不详,7.5分。
拍的意义比毕竟的意义要大,看得出来是枝裕和后来的电影的表演优秀,是从这部电影里汲取了不少营养,这部电影没有剧本只有人设,每一个人的发挥基本都有限,夏川结衣当年拿到高崎的女配,实际是枝裕和说她不会演到一句话都不愿意说,当然她后来进入状态,交出了特别上乘的表演,她是大开大合的美人,只有美的人才可以任性的演情绪戏,像瀑布一样雄伟壮丽,在全片碎表演的情况之下,她很容易突出。也因为全片由对话组成,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过程戏,只有在剪辑上下功夫,最终成了一部略带实验意义的电影。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