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少女艾美(白田迪巴耶 饰)总是在做奇怪的梦,不堪其扰的她决定启程从新加坡前往日本,寻找她失踪的母亲(筒井真理子 饰)。在东京,她第一次见到了她的舅舅(永濑正敏 饰),一位愤世嫉俗的出租车御者。舅舅性格孤僻乖戾,不情愿地担任起照顾艾美的角色,陪伴艾美返回被阴霾笼罩的故乡。这条光怪陆离之路亦布满了母亲一步步走向精神垮塌的足迹。随着艾美开始觉察到一些旁人无法觉察到的事物,她和舅舅的情感也逐渐深厚。在变幻的风景之中,艾美神秘的梦境与她失踪的母亲也逐渐开始显影。
第七届平遥影展第14部。叙事缓慢温和,情感有力,一直抓着人走。
#7thPYIFF No.4 关于后灾难命题的电影,但影片没有落入唯有“铭记”的陷阱,影片最后一句台词“铭记比遗忘更易”,但这里还有后半句没能道出的话语“而遗忘使生者解脱,铭记使生者痛苦”。影片类型上可以看作是公路寻母,其中夹杂着诸多超现实的情境(掠光)和人物(除舅舅以外的在日本的主要角色),都是这一区域性苦难被铭记给敏感之人带来的“代价”。在和母亲待在一块儿的那个桥段,如果女儿近景直接切远景(空旷房间里只有女儿一小我私家)会更好,节奏会到达顶峰;当然如果顺着全片“黯然的悲伤情绪流淌”,缓慢拉出“只有录音机的房间”也能到位。
和紫罗兰一样,两个跨文化背景的导演都讲述着日本的“恐惧”,曙光是对大地震的恐惧和后遗症。不同的是,曙光真正进入了日本社会,是开放空间的自然和独立的审美,以及自成一套的节奏。但紫罗兰的中后段是对“日本电影”这个符号的模仿……
4.5,平遥小城之春。铭记比遗忘更易。关于和解的故事,情绪细腻饱满。几处超现实主义段落很美。
看似是部陈词滥调的「后3·11」电影,实则探讨的内容相当复杂、暧昧、不可说。何况还夹杂导演不少「私货」,留待不同观众以小我私家视角细品之。若是熟悉了解日本的观众,更能从中品出几分妙趣。影片属于很典的三星电影,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也挺难共情。但是,太多细节和元素都完美戳中了我的心巴!冲着永濑正敏而来,自然一边看一边羡慕女主,太想安利银幕上的永濑正敏走下来帮我扎小辫子,给我买吃的,带我穿越山海……总之当我舅舅就是了!# 补标平遥
竟然是日本片……怎么还有中文……原来是公路电影……怎么成鬼片了……咋又活了,居然没死……完
泛灵主义结合日本国民性灾难叙事的背景 特别很是规范的剧本与成熟的视听语言 携带死亡驱动力的公路旅程 个体与群体创伤的转化切换 存在于黑甜乡中施展阐发着破败与毁灭景象的空镜 在民族经验中设立建设于陆地上的家园再也不靠得住 于是早早预见出迁徙至别的土地与归于大海深处的二元困境
【平遥影展展映】亚洲首映。影片的女主有着华人父亲、日本母亲、住在新加坡,能说三国语言。这种家庭设定很有意思。女主角与永濑正敏对戏仍能不落下风,表演值得肯定。在2011日本地震海啸的背景下,失去亲人的人仍能在海啸经过的区域看到逝者孤独徘徊的灵魂。人界与冥界在此的界限其实不清晰。虽然有着阴森恐怖的氛围,但其中又有着温馨。想起一句话,大意为“你所害怕遇见的鬼魂,可能正是某小我私家思念万分却无法见到的亲人。”母亲仍然无法安息,等待着与父母团聚。海上的亡灵什么时候可以或许获得解脱?三星半
#7thPYIFF#意外的喜欢,几乎复刻了新海诚的主题甚至画面,但气势派头上又神似滨口。遗憾在于对伤痕的映射和表达戛然而止;摄影真心旷神怡
#7thPYIFF#
关于彼岸的故事,能看得出黑泽清的影响,甚至比杀死紫罗兰学得更像,但还差了一些火候。
就有点过于普通了,女主16岁把新加坡当家却精通三种语言,毕竟导致那种源于东瀛故土异乡的神秘感减弱不少,又好像是为了增加永濑正敏戏份或是不知道怎么去增加故事体量加入了若干很没劲的吵架戏,末了将故事交给不怎么有想像力的奇幻设定解决,海边那段交递彩票?机票?反正就是票子如果也能算和解的话就真的还是蛮无语的……。蒽顺便asako啊311啊开车啊都能看到导演很爱滨口…………。
大量幻想,超现实镜头,令影片有些阴森。本质上,本片为寻母公路片,亲情关系生疏、生活潦倒的舅舅,与素未谋面的外甥女,协同上路了。整个故事比较老套,人物关系也没有太多新鲜感。片子的背景是东日本大海啸,10余年了,民众内心创伤,依旧经历着“灾后的重建”。新加坡也好,日本也罢,依然是东亚式的亲情叙事。前半小时,铺垫了女主为什么上路,来到日本,寻找消失了的母亲的踪迹。生硬的是,安排了一场校园打架的戏码,作为推动女主行为动机的助推器,很假。东日本海啸带来的普通家庭创伤,外公婆因海鲜而去世,活着的母亲陷入情绪抑郁自责,「为什么是我活了下来」。女儿赴日,带着观众视角,去触碰母亲的灾后创伤往事。
后311电影,几乎快成为了某种影展类型片了吧。这部换个视点、扩张视野,从外到内去施展阐发并不是真正当事人的、传递性的伤痛。也因缺乏直接灾难感触感染和伤痕,而成为了需要媒介(录音带、信件)传递而导致能量减弱共情变难的身心灵旅程。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海边升起一堆灵魂画面,出门赶场已到对尾,错过期许对文艺排毒的红毯师长教师。
#PYIFF-超现实部分出现的次数稍多了点,摄影很美,开头set up很喜欢。
2.5 :)
7th PYIFF# 视点乱来分镜乱写 角色逻辑不克不及自洽 感觉导演还在学生导演水平 属实有点浪费组员精力了
特好 14号看完还有映后 很安静的电影 导演细腻的拍出自行车轮迁移转变时的声音 猫猫被抚摸时发出的呼噜声 片子以一种安静冷静僻静缄默沉静的姿态展现当亲人离去时我的复杂激烈的情感 李米的猜想里曾说“思念是一条在草地里蜿蜒爬行的蛇”那电影里的线光是否也代表着我们对亲人的思念蔓延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PYIFF 7th
2.5
No.9996。7th PYIFF-卧虎入围,前入围2023圣塞新导演单元。要是311之后第一年拍成这样还算是不错,311都过去多少年了居然还拍成这样,居然还写个隔了这么久才去寻访母亲的故事,这种公路外壳的疗伤悼亡故事实在是太顺拐了……对录音这个幽灵媒介的明白不够,非要把它具象化出幽灵的实体,再连上“废墟”一块儿使,这就太笨拙了;更笨拙的居然是要把那些“亡魂”画出来,动画片啊这是……也就是看在本片算是一丢丢华语电影的面子(起码有个比较有意思的族裔-身份叙事)上不至于送个一星(另外这个日常平凡住在新加坡、主要说汉语的女孩,日语也太好了点)。永濑正敏目下当今是合拍片专业户了吗?
【2023年10月14日-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亚洲首映】对亲人的思念可不可以突然出现啊,整的和惊悚片一样,一惊一乍的。最后一场戏的意境挺好看的,仅此而已
有好好和亲人告别,铁刘海的妹子胆大心小,舅舅给辫麻花辫的表达太东亚了
睡了一小觉,人工剪辑成三星了。说中文的部分反而僵硬,而母亲异常而强烈的动机又缺乏直接描述。女孩和舅舅的配搭挺舒服
套着311外壳的日式温情疗伤片,空有情绪但内容空洞,电影节奏也问题很大,缓慢到昏昏欲睡,而超现实主义的情节和黑甜乡都仿佛刻意植入,意向和对白写得都很笨拙。表演尚可。
7thPYIFF 女性亲子的情感联结和死亡的定义 我看到了铃芽之旅和你的名字?
一份精致的学生作业,看之前完全没想到是部后3·11的片子。可惜内容浅显空有情绪,落入当代日本独立电影的窠臼。尤为遗憾几乎完全放弃了导演的新加坡背景。
实拍版新海诚
(7/10)
#PYIFF 很典型的日本后311式创伤型电影,挺好。[二更]把所谓创伤意向化,挺好的点子
母亲死去的幻象像一块阴霾笼罩在少女的心上,飞鸟和乌云雨滴,都存在于母亲的一去不返和杳无音讯。母亲留下了了,但也因为铭记,等待着离开,所以铭记更简单,也更悲痛。
PYIFF'7#4,3.5吧后面有之处睡着了 那个连接起来的光是什么我不太明白 太梦幻了 摄影真的很美。曙光残影很好听啊目下当今这个演绎更像是阴影初现时的最后一道光当然多是要让人有希望但是经历过灾难后的人能有什么希望呢只有过好当下
[PYIFF #14]
喜欢女孩的设定,但后面完成的一般。#PYIFF 07
#7thPYIFF 看到目下当今最喜欢的一部 死去的人死去了 幸存的人余生都困囿于梦魇 直到解脱。放到目下当今不算新鲜的后311题材 胜在拍出新意 也足够真诚。(看的时候总会觉得“啊 这不是铃芽之旅吗”
黑泽清+阿彼察邦,这套东西放十年前也许还算新鲜,今天看就乏善可陈了。女主不错,摄影不错,其他都一般。
#7thPYIFF#卧虎 特别很是美,从人到景,但除此之外没有了。感觉这几天平遥之旅看片的最大感触感染就是,大家似乎其实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只是知道自己要拍电影,内容太少,剩下的全是形式
我挺喜欢诶 中间有被吓到但是看完觉得有点温暖又有点心酸的治愈。不同于东亚家庭中常常刻画和存在的爱子女大过爱父母,这部电影是在向上求。女儿找寻母亲,母亲为了追寻自己的父母放弃了女儿。最终却是两人都没有如愿,女儿没有带妈妈回家,妈妈也没能保护外公外婆。所有亲人之间明明是爱彼此的,却怎么也无法安慰和抚平对方的伤口。Amy和舅舅之间反倒因为有争吵和宣泄有了进一步加深了解和重塑亲情的可能。然后错误谬误感觉看了的人都能感觉到,女主选的和整个电影特别特别割裂。她的长相气质和表演和整个电影和氛围质感没有一处是相符合的。她完全没有办法让人入戏和共情,我差点因为她半路就走了。坚持看完之后本来很气女主的表演,但缓过来想了想片子真的还不错的。海啸褪去灵魂从海里缓缓升起的画面很美。最后 见过大海的人会永远想念大海
很美 一个更偏重感触感染的电影
喜欢死了是我拍东西的范本了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