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伊朗,荒谬是正常。为儿子改名大卫不获批,因名字太西化;更新驾驶执照被拒,只怪肢体有纹身;汽车遭没收,因为驾车没戴头巾;去应征工人,被要求当场示范拜祭礼仪……两位伊朗80后导演联手执导,以简洁而见巧思的叙事设计,摆定镜头让九名男女大演黑色幽默独脚戏;由小学女生、求职中年汉以至失狗老妪,每天不得不面对政府机关、庠序、企业卡夫卡式的荒腔走板。政教威权样样禁制,道德枷锁层层施压,最后土崩瓦解的,可会是整个波斯文化根基?
#HKIFF48#固定镜头短片集,普通人与各个本能机能部门or权力机构的对话,对宗教制度审查的种种指控,最后一个是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吧……
#HKIFF48# 去年上海電影節主競賽《被惹怒的電影人》如果拍好的話應該就是這個樣子
#10249. 53rd IFFR-Limelight。前入围2023戛纳一种关注单元。9分但情感上加半星吧。一句话就能说理解的片子:阿巴斯的机位+罗伊·安德森的结构,说的虽然是伊朗的事儿但作为中国人实在是看得膝盖痛。讲了各种人在面对权力尤其是公权力(在电影中代表权力的人全部被处置惩罚为开麦拉后的“不可见”的大他者,这就是把阿巴斯机位政治化的方法)时候被折磨被PUA的时候的回响反映,一些人也做出了微小的反抗(但成功的其实不多)。影片讲到伊朗社会生活的各各方面都有一些匪夷所思地荒诞的“规定”,既有平庸之恶,也有权力释放出的人性本恶,很多故事中国观众很容易感同身受。结尾就实在太妙了,我很想告诉导演他真的拍出了万青的名句:“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愿无证拍电影的导演们平安。#年度佳作候选#
跑错影院,错过三宫格。“我们国家有那么多天才电影人,条件不也和你一样受限,还屡屡拿奖”。性别、职业端平,固定镜头前有着索求关系的弱势一方,以小品式的幽默段落,在镜头外的权力一方那,呈现一幕幕尴尬情景。
#76th cannes# 很特别很新颖的体式格局去呈现设法主意,从小孩到老人的时间轴展现得很不错。思考和笑声并存,值得一看。
2.5 / 有一丢丢结构编排的短视频集锦,但2024年了社会批判真的不该仍止步于此。
长久地凝视着一座城市苏醒 透过窗看向每一个房间内部 却只能听到匿名的声音 它喃喃说着:你可以拥有名字 却不克不及拥有自己的名字 你可以拥有一份工作 却不克不及拥有自己的工作 你可以拥有一只狗 却不克不及拥有自己的狗……不具备话语的人如何言说?叠化的单人固定机位近景和濒死的皱褶足以让窗外大厦崩塌
全放一块有点单调,分隔隔离分散看都是不错的。伊朗荒诞小品合集,固定镜头,invisible yet dominating voice of authority
4.5 瞧瞧人家的归纳能力和执行力
每人一个固定镜头,两两对话反映一样平常存在的荒谬。结尾表达比较直接,还用了金属乐
按照年龄顺序,用备忘录的形式记录了一个老朽的国家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九章的铺垫只是优秀的习作,终章的收束图穷匕见,直击人心:地震带上,名为德黑兰的老人已腐坏为行尸,然后山崩地裂,城市坍塌,象征着破坏与年轻的摇滚乐响起——圣书中的「大地震」带来的是翻天覆地,新的伊朗。标题问题来自伊朗女诗人Forough Farrokhzad的诗Ayeh haye zamini,大地的诗篇。
hkiff#05 ss
SB**部门的视角展现了SB**。这样的**像极了片尾的老头,必然会轰然倒塌。
6.0。由十個固定機位長鏡頭和一個推焦鏡頭構成的諷刺短片合輯。前六個短片展現了政教合一的威權壓迫以各種形態出現在伊朗女性從出生到成年的全過程,之後的編排邏輯便逐漸無處可尋。犧牲議題討論深度換取影片形式美感卻遺憾失敗的一個例證。
3.7
这种1V1的对谈形式,只捕捉“受访者”的表情和神态还蛮有意思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社会场景下:电影审查,寻狗,学校,申请驾照,工作面试,车辆审核,施展阐发出来的,都是伊朗社会里特别很是普遍又被观看者难以明白的对人这个主体的漠视。感觉可以再拍一二三部啊。VIFF.
HKIFF48 DAY6 第一场@ PE|段落不免同质化……看到后面会有点疲。喜欢结尾,也喜欢那个拿驾照查纹身的故事……→_→
#HKIFF48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私人领域的压榨吧,但我同时看到了恪守无意义的工作职责的讽刺小品。工作面试里的刺青检查和宗教仪式检查有点开眼界,性骚扰让头巾从禁锢变成为了保护,脱头巾有时不仅是解放,也是骚扰和情感操控。镜头站在操控方让观众体会到了权力的滥用是多么容易且自然
那边是否是没有类似的谚语?物极必反!
7.9
新生的伊朗婴儿不克不及叫大卫,成年的伊朗女孩不克不及没罩袍。取名太西化就是不正常,男人穿米奇也是不正常。他们说吉娃娃就是警犬,会小净才能过面试。他们说头巾可以自己掌握掉不掉,想更新驾照得每两年过来展示裸体。他们说好女孩不会坐上男生电车后座,好男人不会全身纹身。人间一场地震,满世皆是荒诞乖张。
HKIFF48#17 @PremiereElements 几个故事按线性顺序讲述伊朗人的一辈子:出生、上学、恋爱、找工作、考驾照、被罚、失业、老年。台词挺精彩的,两次出现米老鼠,结尾地震的呼应
#67th LFF#29 Cannes2023 伊朗社会面面观。一场一镜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但镜头之间机位与景别的重复与相似就显得过于省事儿了,如果仅靠对话或镜框内部的调度来实现文本的意义不可避免略显生硬,但这样的短片合集存在的现实意义显然更大些,因而艺术上的瑕疵似乎也就处在可供接受的范围内了。全片唯一的镜头运动——结尾部分的大厦崩塌实在很妙。
【阿姆Kriterion】3.5Not Being Normal. 谁来定义何为正常?形式稍显刻意,点子和社会表达好。若能融入完整的故事(像三傻一样)会更好。
Les 5 Caumartin with Oliver
#HKIFF没有任何调度的固定镜头,展现了九段对话(交锋),发生在各种权力不合错误等的关系中:个体/**机构,母/女,老板/面试员工,电影审查员/导演等等。话题有呼应/重复,但没有太多层次,符号化的感觉很强烈。唯一比较有意思的是全文纹了鲁米的诗那段。
How can we be normal.How can we be free.
#HKIFF 没法不喜欢伊朗电影,很难不感同身受。
挥汗如雨了。但影片缺乏一条能把每部短片串起来的线,到后面有点散了。
日复一日到人间坍塌。九个社会切面提供了一种“凭什么”的无奈表达,目下当今看伊朗电影都不知道应该带什么情绪了……
太窒息了,这是人能活着之处吗
某种段子电影,没啥技术含量。学生篇的反转设计和驾照篇权力下的homoeroticism比较让人有印象。Q&A比电影精彩,导演和观众当场吵起来,头次见到这么离谱的映后。骂骂咧咧走了一大波人,导演作为长时间润人与短时间润人还是有矛盾的。
“尘世诗篇”这个译名有点讽刺,“伊朗荒诞乖张九宫格”又过于直白。这部片用轻盈极简的体式格局锻造出一把手术刀,用这九个荒诞乖张的故事切开了伊朗的尘世之痛。开麦拉化身看不见的“强权”,浮生平民经受的那些不公、荒谬、冲突、无奈,又熟悉又陌生,不单单是民族宗教性别,更是他们融合下的满目疮痍。最后那个垂死的老人窗后地震,仿佛一句简单又穿透心声的呐喊——“毁灭吧!这个该死之处”。#HKIFF48-英皇IS
2024 HKIFF PE DCP 68$ 港譯:伊朗荒诞乖张九宮格 年度十佳,今年HKIFF最佳通俗小品版的無熊之境,看的時候忍不住一直跟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互文,當我們處身於歷史翳障之中作為無力還擊的一份子,totalitarianism-socialism首當其衝的伊朗人民實況也是我們的實況,比起無熊在隱身公權力前呼喚no bears束手無策本作簡單地以單人固定機位以及權威放在攝影機後方,用年齡排序生命重要階段為觀眾上演第三世界集體傷痕之《伊朗荒诞乖张九宮格》堪稱絕妙,Mickey Mouse與pop culture是在當地不被許可的生命經驗,同樣的窘境卻被政教合一更收窄言論的國家完全在大銀幕展示了出來,撕裂的邊界、震驚的靈魂、殘破的糊口生涯体式格局
最好的呈现体式格局或许是每段稍加润色后参加脱口秀大会,会是很有力度的讽刺,四灯全爆的那种。
伊朗这个国家真是没希望啊…
是那种形式和内容相反相成的电影,也是那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但是不论你把多少个短片拼在一块儿凑成长片,观感上也只是短片。开映前导演说“你不要把这当作外国人被压迫的故事,要带入自己”,“如果你和comcast打过德律风你肯定就知道片中人物的感觉”——对不起我还真做不到。SIFF观众里有几个笑点很低的,不停地咯咯笑。不禁觉得这世界有点割裂,某些人眼里荒诞的黑色幽默实际上是另外一些人的残酷现实。最喜欢找工作女生被性骚扰和老奶奶找狗的故事。
前幾個還行 後面有些重複 不過我始終不是短片集as長片的fan
16/6/2024 Les 3 Luxembourg 脱缰的权力,将倾的大厦。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