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改编自濑尾麻衣子的同名小说,讲述拥有常人难以理解的疾病和烦恼的同事二人互相帮助度过各自创伤的故事。患有经前综合征的藤沢美纱,因为刚转职来的山添孝俊做的某件事而爆发怒火。陷入自我憎恶的美纱才知道孝俊其实患有恐慌症,逐渐两人为了获得其他同事们的理解,彼此间变成了既不是朋友也不是璧人的同志关系,即使自己的症状没有改善也会想着能否帮到对方。
角色 | 关系 | 关键事件 |
---|---|---|
山添孝俊(松村北斗 饰) | 藤泽美纱的职场同事 | 因误删美纱的报表触发其经前综合征爆发,后坦白自身恐慌症病史,结局与美纱建立非恋爱互助同盟,共同应对职场歧视。 |
藤泽美纱(上白石萌音 饰) | 山添孝俊的病症共犯 | 在复印室恐慌发作的山添被美纱掩护,反用自身经验设计「症状警报暗号」,最终促成部门建立心理健康支援机制。 |
涩川清彦(饰 课长) | 传统派上司 | 将美纱的请假单扔进碎纸机引发冲突,结尾晨会公开宣读精神健康承诺书时手部特写颤抖。 |
芋生悠(饰 会计部员) | 关键目击者 | 撞见山添在楼梯间服药却误传为吸毒,最终在部门会议含泪道歉并展示自身焦虑症病历。 |
光石研(饰 清洁员) | 隐形观察者 | 总在关键时刻出现递纸巾/捡文件,片尾揭示其女儿因抑郁症离职的往事。 |
久保田磨希(饰 人事部长) | 制度突破者 | 顶着董事会压力批准「心理假」制度,辞职信特写镜头暗示权力斗争代价。 |
好评:手持摄影精准捕捉发病时的呼吸频率变化,超市冰柜前的对峙戏用冷光造影实现情绪可视化。 | ||
差评:会计部员突然自曝病历像强行和解,清洁员的故事线更适合放在片尾彩蛋而非正片高潮。 | ||
彩蛋:山添的工牌照片领带图案随病情变化,从规整条纹逐渐变成混乱抽象画风。 |
日本的电影观念本身就很降维打击了,对什么东西适合用电影拍的理解,对构图和机位细节的把握,都完全自成一体而且恰到好处,让片中的每个镜头都不克不及也无需用好莱坞或欧洲的体式格局去看待。三宅唱用这样的观念和手法在当代日本直接而细致地看到人和宇宙,是了不得的。他说原作讲的是人无法控制的身内之物,而他自己加入的天文元素是人无法控制的身外之物。果然当一个导演深知人是活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心灵和眼光就是会让他的电影真切而开阔爽朗,与繁星的节奏交汇。
你要怎么在孤单的、细碎的一样平常生活里,注意到世界是广阔的?在他向她讲述自己第一次惊恐发生发火经历的最后,两个身影走到天桥尽头,走到路灯之下,开麦拉在一个更高更远的视角凝望他们,不是作为上帝、而是作为星星的眼睛。于是你在这里,不知道这是一段小巧的小品,还是一部广阔的电影。它选择了不尖锐也不痛。当人物在自己的动线里走着、过普通的日子,能遇到的所有人都是温馨的,只是一样平常的流动里总藏着隐患,隐患边上有他人的底噪。从荒川到星河,从城市到宇宙,城市也是周遭,宇宙也是周遭;你看最普通的人,都有小小的异样。
第一次看三宅唱哭到难以自已,之前几部都是纯从电影性的角度观赏,但这部真的彻底在情感上把我卷进去了。自然流动的人物状态、一样平常叙事下的心理感触感染,胶片摄影带来的细腻光影、色彩质感,让人仿佛和角色同呼吸、感触感染周遭的一切。最后时隔20年翻找出的录音带,美纱在移动天文馆里静谧而又笃定地表达个体感触感染性的存在,瞬间令人爆哭。还很喜欢山添的前任上司得知他总算适应新公司后的默默哭泣,把人与人之间的真心用简单的体式格局传达出来。看这部电影,就像是被巨大的温柔感包裹住,一切难熬的过往,都是阶段性的漫长黑夜,终究能等到黎明来到的那一刻。接着再是黑夜,再是黎明,人生就是这样的周而复始,像自然规律一样。我们终究要与黑夜和解,适应创伤的存在,让它们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北影节
失调的身体不匹配失调的感知,是否是有点凭空疗愈?PMS只配备几个发飙动作,以及“pms不比panic更低级”的正义发言,也恐怕写不出女性心声吧。
还是16mm,还是 Hi'Spec,还是三宅唱最擅长展现的超越定义的轻薄微热的人物关系。无论是本片中刻画的角色和关系,还是本片描绘和应对“疾病”的体式格局,都让我感到它特别的后疫情:身体的失控(当然还有哀悼等消极的情绪)是种既不存在“战胜”也无法被他人“疗愈”的东西,没有人可以“康复”更无人可以或许“拯救”,只有在一样平常中互相伸出一切不太确定的援手。真是一个充斥着诊断和药物的当代!但人依旧需要他人。印象中没看过什么电影这么大篇幅地诚恳地呈现 PMS、呈现女性的经期状态和受经期影响的生活,这点相当惊喜,而且不能不承认作为一个经期症状很轻的女的,我对 PMS 至今也不怎么了解。减一星是因为「黎明前最黑暗」这种比喻实在太俗,甚至和影片呈现的与“疾病”相处的理想体式格局有些微妙的错位——没有什么白昼,亦无需总是处于怀揣希望的等待状态
仍然是好于平均日影的电影,但在三宅的作品序列里只能往后稍稍。不知道是不是原作的问题,片中的宇宙论特别很是肤浅无聊且与疾病和照护的主题无法形成有意思的呼应。从剧作上来看,人物关系趋于缓和的后半部分明显失速,几段念白/独白更显局促,甚至透露出一丝迂腐的气息。在表演上,三宅对两位主演的调教其实还不错,均达到了相对舒服的状态,松村的“饮”和上白石的“食”是贯穿全片的亮点。此外,对东京职场万象一目了然的刻画内涵尖锐,可惜碍于主题无法深度展开了。
真好,一段关系拍得如此真切而闲适,三宅唱发挥了自己的极大优势缔结了一段这样的“普通关系”,再也不是设定好的男女又或者是主人公与目标的关系。他真正捕捉到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普通,不强调不沉溺,他是慈悲的,制造了一个这样的企业包容两位主角,这也使影片上升到新的层面,它创作了一种仍然真正的又不同的职场生活,这部分的生活成为两位主角在“生病”中的全部,他们对工作态度的细微变化,也是对人生对自己的变化。互相治愈、互相取暖和的定义只会判浅显了他们的关系,他们是所有人关系的总和,又是他们个体的生发。我最喜欢的是,在塑造男主关心女主的过程当中,丝毫没有轻率的写成和表演成要讨好观众的“暖男”,它仍然是自大直男的属性,告诉你我要关心你,很可爱也很真实,剧作细致和规整到这个层面,当属技艺的崇高高贵了。
多么舒服的一部电影啊。三宅唱延续了《惠子,凝视》对于缺陷人群的关注,只不过这次从身体的缺陷变成了心理的缺陷,但依然是娓娓道来的气势派头,塑造了一对独特的非浪漫关系的男女角色(这点本身就已经相当难得),最终与天地宇宙相联,人文关怀尽显
三宅电影一部不如一部。在追求秩序化的现代社会,主角们因为身体失调(恐慌症和PMS)而生得艰难—这种艰难显然尚未被升华到普世意义上的艰难,就急不可耐地被城市的灯光夜空的星光包围,被xx科学星体运转的,黑夜至天明的周期循环的定理收编。其实不觉得这里存在什么“拍摄的伦理”,反而感觉是事物的周期循环这个太清晰的主题粗暴充当了他者的心理描写。如果真想用“黎明的一切”让观众感到社会的世界的广阔度,不如少想象那些社会少数群体的生活和现代社会的那些人际关系,而导入些私人性讲讲自己和他人从黑夜散步至黎明会有怎样的复杂感触感染……
我一直很抵触把三宅唱和滨口龙介放在一起评论辩论,但这一部确实很滨口。地震、死者的幽灵(甚至同样以磁带的形式),甚至还有飞盘。但三宅唱自己的个性也并没因此被削弱,虽然比不上《你的鸟儿会唱歌》和《野性之旅》,但比《惠子凝视》好看很多。
敬启。究竟有多久,自始我没和他人实际孕育发生联系了呢?两年前我这样写道:正是因为遭受冷眼与不公,正是因为身处弱势,正是因为无可避免地要被人带着有色眼镜、贴着标签去看待,我反而更能发现那些身边的细微的善意… 目下当今需要略加订正。症候群阴影下的人无需求得怜悯,在那之外幸运的人也没必要为天经地义的问心无愧而自责。在这苍白残酷的世界下,目光所及之人无不共此命运:活着真辛苦,死掉却也不愿意--这无关我们身上的差异。但是总会有这样的时刻,半合的百页窗透着幽微的光,似乎将空气中尘埃照得一览无余,我们之间交错的视线,胶片开麦拉安静冷静僻静的目光,无数道柔软温暖的一瞥平等地均分在每一个人身上,这苍白而温柔的世界。借使倘使一定要说的话,存活于世就是我们的悲喜剧。谢谢。今后也请多多指教。
【北京电影节展映】中国首映。无比温暖、细腻,需要用心感触感染的好片。就像本片16mm胶片摄影的画面色调那样暖和,那样治愈。两个饱受难以言说的精神疾病(经前综合症/惊恐症)困扰的人无意偶尔成为同事,相互帮助与扶持,共同慰藉和缓解那时常发生发火、难以痊愈,会被他人另眼相待的病症。没有狗血俗套的恋爱桥段,更像是“你懂我,我懂你”的病友同志关系。就像遥远的宇宙中相距数百光年的两颗行星,即使不在一起,仍然能默默地在心中相互凝望,相互守护,相互祝福。没必要见面,亦无需多言。赠人糕点,手有余香,余波荡漾,在心中泛起丝丝动人的涟漪。配角们各自也有难以放下的心结和牵挂。无论这一天过得如何,日夜仍会轮替不息,新的黎明终将到来。北影节第一部能看到这么感人的好片,真是太好了,温暖了我的北影节观影之旅。
4.5 片尾字幕还是如《惠子》一样在继续向前的一样平常中缓缓滚动消失,电影有尽头,而生活没有。越是如此自然轻盈越是显得导演功力非凡。我始终觉得三宅唱的电影特别很是接近时间本来的质地,像是随上随下的列车,依着自己的步调向前,观众只是乘客,与片中人在黑暗中共度两小时,然后平常地下车,汇入自己生活的洪流(重看//三宅唱太擅长把一个故事里的戏剧化成分转构为平淡温柔了,纵使原作已经足够生活化,天文线的加入堪称完美但也有可能他买不起波西米亚狂想曲版权吧lol
光线被打散后,夜晚变得沉静,努力将说话的声量和语速控制得像雨点缓慢地坠向地面,没有急躁。可以一路交谈,一路同行。黎明之后又能见到柔和的、绽放的、暗淡的光。
hi’spec的配乐真的好棒,给平淡的故事注入了灵魂一样。三宅唱对男女感情把握很细腻,半元老师们可以学学。
#10286. 74th Berlinale-论坛。片名可以再斟酌下比如《直到长夜尽头》等等。有着后311/后疫情两解的“病友片”(是的其实就是个更高级一点的《小红花》)。除了两大主角其实片中许多人各有各的伤痛,只是需要在尊重的根蒂根基上测验考试共情(但想要理解又是绝对不可能的)。片里的社会是真团结友爱与美好啊,就当是导演的《礼运大同篇》吧……延续了前作16mm摄影,叙事和剪辑上多使用”信息后置“的方法(此前没有这么大范围地用),还真是挺有味道的。另外居然还玩了个(简直滨口附体的)幽灵录音带……
无法踏上社会正轨的电车,只能徒劳在家蹬健身车。不克不及正常表达出自己的痛苦,只能买来点心用于补偿。无论一天是多快乐还是多悲伤,都会结束。因为夜晚,我们才能看到另一个世界。你的头发和惊恐被我剪短,我的星空和低落被你点亮。我们像生活在夜晚的动物害怕太阳,却在满天繁星中找到了属于彼此的光。
14th BJIFF 02@五棵松。注意那些黑夜与白昼意象并置的小设计:如社长翻出他跟去世的弟弟夜里黑沉沉的搞怪合照,和弟弟灵位旁两兄弟白天的合影摆在一处;如同事们一起做广播操,全员着灰白工服,而为恐慌症所困的山添独自穿黑蓝外套(影片结尾处他换上了工装);如山添骑单车给藤泽送手机,在她家楼前的坂道,藤泽留给他的单车在阳光下折射金色光芒,而后景路旁一辆废弃的单车掩埋在藤蔓植物里。人有生就注定会死,日与夜在不停轮转;身内与身外,失控与安稳,抬头时也要注意脚下,从生活细碎中发见星河辽远,三宅唱于最脆弱、平淡处立起镜头,为我们反射了另一面的坚固和恒久。
以long long days写the long nights,对小公司的和睦温馨人情刻画,简直有令和大好人的意味。而若你喜欢怪人,这一次的三宅唱主人公,不是锁在小城或拳场,而被封印在自己身体里面,瑟缩发抖,他们无法控制病症的发生发火(即使有服药或接受治疗),很难跟外面的世界,有放松喘息的相处。一些细节依然可爱顽张,如上白石把零食倒着吃光、洗车释压法,还有那个看似没有任何提示交代的互助会。
焦躁、恐慌、社交、友谊,其实不一定非要是必须克服或希冀的事物,也能够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体式格局
三宅唱稳定发挥,一些小笑点很可爱,看完整小我私家都舒服了,如沐春风。ps原来北极星不是特指那一颗星星,而是一个位置,星星们会轮番上岗的。。
3.5整体延续了上一部身体病症的叙事,起承转合,包括结尾部分作为治愈系主题的意义与价值的输出,都过分工整了。而且经由过程太空星系和凡俗世界的对比显出超越与救赎的价值,仅仅是经由过程台词说出来,创作上对于三宅唱而言是偷懒的。
7.0。三宅唱一部野心不大的偏商業向作品。關注一對心理障礙男女患者相互支持、友誼生長的過程,以及他們如何在嚴格規訓身體/精神「失範」或「逾矩」的社會中找尋到一處避難所。
越看到尾声越是想起滨口那部《亲密》,长夜入日行。真的恰如其分,特别很是合适的介入位置。借由宇宙,讲一种难以弥合的实在的距离,亲密与淡却都只是表症,内里是自我的接纳:我在宇宙中望着我。
【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9.0/10,映后很想问问导演是如何做到从生活化的影像中提炼出巨大的幸福感,因为我仍然没有办法解释为何对天文完全没有兴趣的自己在听到流动天文馆的说明注解词后入手下手默默流泪。逝者和生病的人可以传递出美好的记忆,那么我们也一定拥有足够用来迎接黎明的能量。
#SIFF26# 三宅唱真的是不管拿到什么题材处置惩罚都会很好看啊。这一部里,没有恶俗的爱情戏的参与,男女主完全是以互看病友的平视视角来对待彼此的,从开头到结尾自然地完成了视角的变化。而且在叙事过程当中又没有太多的苦大仇深感和太浓的煽情味,所有的痛苦和鸡汤都恰如其分地包裹在一起,然后淡化在一片深邃的夜空之下,整体的质感十分清新,静谧而迷人。人与人实际上是根本无法全然理解彼此的对吧?但是不重要,此刻只要我们共同注视同一片星空就够了。
喜欢松村北斗的一定要去看这部电影,听我的没错,多去看几遍。三宅唱用胶片电影艺术来讲一样平常,很有耐心地推进,讲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道理,就像下战书一到了点,阳光就会经由过程办公室的窗户照射进来,过了一下子又慢慢消去。镜头语言太好了,男女在天桥上看星星,女生告诉男生他认错了,说出正确的名称以后就笑笑然后转身迈步先下了桥。青年推着自行车上坡,镜头右方对焦在他推车,左方一辆骑着电动自行车载着孩子的妈妈开过来直到从镜头离开。你我擦肩而过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电影里也出现了地震,用得特别很是漂亮!我去啊这才是日本电影啊我要把电影院里的perfect days的海报全都换成这部,全球的电影院!教辅:Powers of Ten
新的日本电影,对中国观众来说,要耐下性子才能看得进去,日本人的那种礼貌、内向、敏感、谦和的性格,真是和我们隔着很长的距离!读读豆瓣上记载的两篇导演映后采访,可更多地了解许多信息。可看。
#HKIFF48# 同事關係最終只是同事關係,光這一點就秒殺市道市情上大多數電影了
患有恐慌症和PMS的男女,彼此的理解和帮助始终没有变成(如果是法国电影应该已经在1/3处上床了的)男女之情,电影微妙地处置惩罚了这种(疑似)亲密关系的尺度。结尾尺度一会儿变成宇宙,浪了一个(日式)漫。
我觉得三宅唱就是那种看得人多了世界会变好的电影。在PE 1号院大银幕下前排观看,好美的胶片质感,我两相情愿的认为这个介质可以更好的传递无处不在的温暖;贯穿全片的音乐完美贴切,单曲循环预定。电影简直描绘了理想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极致:极有分寸,却真诚的相互关心——所以观影过程当中就祈祷两人绝不可以谈恋爱……幸好映后三宅唱也说目下当今爱情电影太多,所以本片的创作初衷之一就是“想拍男女的纯友情会是什么样子”。想到这段对话(大意):“同性也好,男女也好,朋友也好,或者互相看不顺眼也好,「至少可以做到互相帮助」。”“那当然啦,医生也会给异性看病呀。”(2024.4.8 18:30,#HKIFF48第50部,闭幕片,结束后三宅唱给所有人签名)
#BJIFF2024# 三宅唱是一个很温柔的导演,他依旧相信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善意。有一瞬间,这个充满创伤型人物的故事让我想起《怪物》,尽管不似后者匠气到刻意,但终归是有设计的。可是当社长已故的弟弟以录音的形式复活时(令人想起《驾驶我的车》),说明注解词的第一句话让本片的天文元素变得有机:太阳从未移动,我们却说是太阳东升西落,这种自以为是的心态,实际上是想象自我以外外部世界时的必然,所有的人际关系(与人的、与物的)都是推己及人的想象——这种对主体间性的揭示,经由过程男女主角辐射到了全片:女主总是想象着自己给别人添了麻烦,于是养成了讨好别人和希望别人认可她这种讨好的习惯;男主总是想象着自己不应该麻烦任何人,将自我封闭起来。两人相互扶持着走向黎明的过程,也是三宅唱重建观众对人际关系信任的疗愈过程。
喜欢这样的题材 说实话要地本地一日游也行 引进吧
三宅唱在经过《惠子》的思考后,完成蜕变,回归主流奉上这一职业生活生计集大成之作。描绘人与人的关系一直是他所追寻的,在越发原子化的当下,他依然相信着一种美好关系的存在。这样的期许并非只存在于“电影”,而是三宅经过自己细腻的观察后所得出的可行性报告。这样的美好关系很容易滑向爱情、友情、亲情,所以他在片中选择刻意回避这一点,以强调来自独立个体的关系。平凡的工作也是他一直喜欢拍摄的题材,这也是他面对现实创作的关键点,他在提醒我们,美好关系不单单存在于不上班的中产阶级,普通劳动者从工作中得来的关系也不乏有趣。看到两位对工作敷衍了事的小学生,让人也会心一笑,一定是从《野性之旅》继承来的。三宅对生活的观察是顶尖的,一个动作就足见功力,比如捡起一支掉落的笔后起身,忽然侵袭全身的疲劳感,他精准地拍了出来。
#HKIFF48 15闭幕片#活在压抑的东亚社会里,谁没有点被压抑的情绪呢,当观众跟着有PMS和恐慌症的人物,一起发怒或恐慌,学着和自己的情绪共处,仿佛也被疗愈了一样平常。当我们赞叹黎明的时候,也别忘了是那无尽长夜让我们看到美丽的星空,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渺小。
三宅唱献给边缘缺陷群体的疗愈散文诗。东亚强压下个体内在秩序的混乱如何借由温暖不失分寸的人际、舒缓闲适的外部环境构筑适宜自我糊口生涯的空间,达成身体及心灵上的和解。很难不被上升日式浪漫的朴素世界观打动,鄙弃任何狗血抓马与俗套,以平实近人的姿态回归生活本真,遥望星河的辽阔与壮美,也着眼一样平常那些不容易被发觉的微光时刻。没有原封不动的宇宙,在循环往复的自然运行法则前,生命轮转更迭渺如尘埃,但我们仍能超越时空束厄局促去共享那份相同的静谧,正如逝者思想得以透过录像媒介进行新的传承。推己及人释放的善意最终形成良好反馈,扶持彼此跨过黎明前的漫长等待,迎来新的曙光。
@ Broadway Cinematheque|7+,疾病主题但各种病出现的密度太高了点hhhh恐慌发生发火和性格讨人厌是两码事,别拿生病当借口啊男主角。我以为自己PMS已经挺重,女主这个比我还重……不过就算情绪再差,真的会这么控制不住自己吗?存疑……胶片漂亮死了……天台镜头拍到画面边缘城市天际线的楼,就是六七十年代日影里常见的色彩……温暖又熟悉
问题重重的日影典范榜样。惊恐症男主倒是让我很有共鸣。我十年前常犯惊恐症,那时候和朋友相聚,看起来漫不经心的时刻,基本都在犯惊恐症,但我会忍着,让自己像个正常人,特别辛苦。
現實很殘忍,無論你陷入了怎樣的境遇,它永遠不會停下腳步等你;現實很溫柔,它對誰都一視同仁,日夜流轉,對誰都不會多一秒、少一秒。手臂上的疤痕,是經歷過漫長黑夜的證明,甚至一度以為永遠無法等來黎明,即便如今,偶爾還會窒息得胸口像要炸開的時刻,只是已經理解了,不克不及放任自己沉淪,天空再也不是一片黢黑,灰蒙蒙中泛著日光。而光,正是電影的第三位主角,隨著藤澤與山添的心境,陰霾散去,逐漸明媚,哪怕再一次下雨,飄落的也是太陽雨。三宅唱依舊溫暖,也依舊在講述不俗套勵志片,藤澤與山添到了結局也还没有康復,也未讓他們之間產生一絲的曖昧,沒有同病相憐的幽怨,而是同頻共振之後,理解、陪伴、適時幫助,然後各自過好自己的生活。只是,我仍然會更喜歡《惠子,凝視》,不呈現惠子曾經的痛苦與低谷,不俗套勵志片得更徹底一些。
第48届香港电影节第38部。目下当今这社会,人均精神状态不佳,拍的很温馨,希望大家都能等到长夜尽头的微光吧,也包括我自己。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