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底,四川巴县(重庆)富商邹家三少爷--17岁的邹容,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满怀革命壮志离家出川,沿江东下,渡海赴日本留学。在东京,邹容认识了革命家陈天华和留日女学生岑芳,和他们一起参加爱国活动。当召开"亡国纪念会"的爱国自由受到清政府和日本警视厅的干涉阻挠后,邹容义愤填膺,以满腔的革命激情写了《革命军》一书,号召推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建立共和政体的独立、自由的中国。清学监闻悉后,胁迫邹容交出文稿,邹容严词拒绝。在陈天华的建议下,邹容将《革命军》文稿送请著名政治家章太炎先生审阅指正。不久,章太炎被日本当局驱逐回国,留言勉励邹容,使他深受鼓舞。当时,沙俄侵占我东北领土,东京留日学生召开拒俄大会,学监姚文甫等奉命禁止。邹容在大会上挺身而出,揭发了姚文甫的卑鄙勾当,并剪去了姚文甫的辫子。故此,邹容也被日本当局驱逐回国。邹容到上海后,同章太炎建立了昆仲般的革命友谊。在章太炎的协助下,主办《苏报》的陈梦坡父女筹资出版了《革命军》大力宣传。清政府勾结英国租界当局,将邹容、章太炎逮捕入狱,发生了骇异中外的"苏报案"。邹容的挚友岑芳带着孙中山先生的关怀,从日本赶回上海声援"苏报案"。邹容在法庭上进行坚决的斗争,回狱后横遭英狱警毒打摧残致病,终被迫致死。年仅21岁的邹容,为实现《革命军》的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担当了马前卒。
邹容和秋瑾的经历有些类似,都是从富贵之家远赴日本接受新思想,然后回国继续宣传,事业未竟而英年就义。邹容更加年轻,时间更早三年,写《革命军》时年仅18岁,肯定有偏激不成熟的一面,但作为乱世中的先行者,登高登高一呼时确实需要惊世之语。这部人物传记电影拍的比谢晋的《秋瑾》好,更有力地抓住青年人的那种萌动冲劲,也是存在一定的煽动性。
革命的热血牺牲
剧本进度有点快,转折过于突兀。不过,这是唯一一部“革命军中马前卒”的电影。
3.5重庆。邹容。真正理解了一点历史,冰冷的历史书几乎不克不及带给我任何感动,唯有影像长留,让人情难自抑,我泱泱中华,其子其魂决然毅然无愧于世界之林。/演邹容的演员好秀气
只记得是讲邹容的 ,学校包场。(补记)
电影海报上的巾帼须眉怎么看着像……郭晶晶?
壮哉,我中华少年!
看过留痕
男主角的形象应该在当时可以或许火一把的,可惜没啥消息了
小时候看的,打卡
好像有张闽。
中国人,要去除身上的奴性。
辛亥七十年之作,画面清雅,亲切异常,磨吾刃建吾旗,邀天下同反,邹容君真真豪少年。
就是个神经病+愣头青,眼睛还色迷迷的,典型的空喊口号的投机分子,跟今天的反日游行中愤青暴徒没什么区别
“平胡虏,洒热血,华夏威风要重振,中华民族要新生”,这部电影配乐。
演员太还原了!他们的眼睛都亮晶晶的,满是革命的热情。场景也特别美
煽动性很强,看得我都想去当马前卒献声革命。
刚上小学的我当年是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写革命军的邹容。
好片,让人热血沸腾……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