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十多年的女导演与男演员协议分手,决定办一场仲夏派对,挥别旧关系,喜迎新生活。在那之前,同居生活的节奏照旧,只是缓慢地练习拆伙,各自找房子,物品分你我,还得为分手派对自圆其说,张罗场地和乐手。两人合作的新片此时也定剪在即,剪接时间轴上,璧人漫步马德里街头,快进倒退,转场跳接,图像素材与现实生活无缝交错,框里画外的故事是否都终将起承转合,迈向线性的尽头?
应该给那些入选戛纳却缺乏微妙、浪漫、幽默和紧张感的电影设立一个特别类别。或许还能评选年度最不性感的亲吻场景。
戏中戏中戏,但是太多重复还是显得有些冗余和拖沓。
2024/5/7 @Unifrance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文化刻板印象的问题,感觉西语掉书袋就是没有法语掉书袋(《将来的事》)自然……开头以为是《完美的离婚》,后来发现是一部女导演和男演员夫妇组成的元电影,内外层的界限被模糊,甚至他们分合也同步电影的走向。最终我们发现这也是关于一位女性“导演”自己生活和情感的电影。只可惜在巧思之外,似乎其实不真正具有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
【4+】特鲁埃瓦突然转向忧伤?数次长期对谈后,男女主人公也是长期处于表露情绪的状态,可以称为情感上的真实,意想到这种真实后,忧伤,无可避免的忧伤袭来,因为再也回不去了。
故事里的派对发生在9月22日—夏天的最后一天,我在9月23日晚上去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还是有一点《八月处子》的影子,仿佛是在马德里季节转换中所延续的故事,电影主线与女主角所拍摄的电影形成一种微妙的呼应,一个想要线性叙事的故事,最后却仿佛变成一个圆满的环形。而这桩事先张扬的派对,到了最后,那句黑屏后的“Viva los novios”似乎是个意犹未尽的注脚,当我们在庆祝分别时,我们到底在庆祝什么?而Fernando Trueba原来真的说了启发了整部电影创作灵感的那句话。
#77th Cannes Quinzaine# 8.5/10 复调式的抒写,由此在关键的环节重复,或者说是对于悲伤的排演。情绪永远是暗藏的,渐进在一切的表情与眼神,然后在欢愉间毫无征兆的浮现,破碎。“为何不吻我?”,然后我们就接吻,做那事。
由监视器画面实现影像层级跃进后,电影恰到好处地进入到情节中,导、演关系与主角间的情感关系实现了紧密的共振。很喜欢导演在其中处置惩罚的影像位置,既是两人关系发生的记忆出发点,有是关系结束的工作纽带,然而电影又只是电影,结束了,其实不会改变什么。特别很是轻巧。
还算有趣。画要倒过来看才能看到线条,爱情同样如此,需要陌生化,才能见到真貌。
片中对他们戏中戏的影评也适用于本片:“太长带来的问题是重复性,你不知道这到底是个线性还是循环的故事,好像处于两者之间”。分手派对本是个有趣的引子,却把大部分篇幅花在了他们如何逐一告诉朋友上,每一个人听完无非就是惊讶、觉得荒诞乖张,重复太多遍了(可能因为我本来也不喜欢欧洲人一点小事说个没完的社交习惯),而对于十几年亲密关系结束的反思、摇摆、痛苦撕裂却很少呈现,拍了一下一块儿去看了个租房就没下文了,没有其他未来他们将如何各自生活的呈现。女导演+男主演的性转电影夫妻档很新鲜,但对于这种关系的挖掘以及和戏中戏的互文浅尝辄止,总之觉得有挺多遗憾之处。觉得那个伯格曼塔罗牌不错。
【6】当然是有趣且轻盈的。但我对这个电影喜欢的点反而是片名的“分手派对”在电影中找朋友们聚会那些片段。等到后面揭示戏中戏,元电影的时候就发觉无趣了。它把恋爱拥有变成一场狂欢的告别式进而证明它的强烈热闹,最后却用大量的影迷梗自相矛盾它的单纯。文本和结构力度更加精进了,但自由的情感也肯定少了。
喜剧片从头到尾都没让我笑差评,我的笑点超低的,现场观众也没人笑。故事过于散乱,围绕分手这单一事件,但却没有一个总体视角,观众根本无法进入这部电影,看似纯客观的记录一桩不合常理的计划,但是结尾确展现了抒情式歌颂?观影过程一点不有趣,这是这类电影可以或许出现的最大的问题。
轻盈而有趣的复婚喜剧元电影,请问哪里可以买到片中的伯格曼电影宇宙塔罗牌?
形同儿戏。。。
8.0。從八月來到九月,在一片夏日將盡的輕鬆氛圍中,Trueba用看似漫不經心實則精巧靈動的劇本結構和台詞設計,實現了線性敘事中時間與情感的回環。他以分離的紀念派對寫關係的重建歷程,邀約和以生活為藍本的影像創作均獨自形成小單元,並在不斷的重複與變奏中悄然改變著預先張揚的結局走向。一样平常的連續性與影像的片段化在多個層面碰撞出四射的火花。
数次落泪,情感和形式的双重扣合。情感基调上一度想起《小索朗日》,主角们在面对必然结局时的镇定和淡然,同时既是现实、符合自身观念的,又是强装、令人隐忧的。在重复的解释、邀请过程当中,自身的精神需求和情感立场被逐渐确定。从形式上来看,在电影的内部,导演身份的自反设置,拆除了通常情节剧的情感发力点(我讲的故事不过只是电影的桥段),为电影带来表面的“镇定和淡然”;而在外部,身份的置换却成了最动人的。他们的热恋我们已在《八月处子》中感触感染,而在这114分钟里,我完全相信《你们会回来》是Jonas和Itsaso为我们带来最诚挚的“分手派对”。
当然是电影人的电影,因为卡维尔的平等哲学始终是特鲁埃瓦的灯塔(尽管本片从未成为一部真实的神经喜剧),“重复”也不如说是“排演”,影片因此展开为一场持续的表演实验,他令人工情境的表演和一样平常表象的表演穿插,也预示着所谓“戏中戏”的生活和人物自身的生活的绝不分离,因为电影从来不是能随意马虎“出戏”的剧场,而一样平常生活也从来不是想象力匮乏的庇护所,因此无论是真是幻都不可能被扁平化,而是被抬升到同样的职位地方。霍纳斯和伊萨索,当代电影最出色的合作伙伴之一。
#BFI #LFF 长评-模糊的戏中戏。满喜欢这部作品的,电影以一个分手派对的点子出发感觉整体的气势派头是杂糅了很多导演的作品,诙谐部分明显来源于好莱坞神经喜剧的气势派头,两性家庭这个主题则是带有伯格曼式的表达,同时戏中戏的设定的呈现形式则是阿巴斯那种模糊界限的感觉。当然,还有侯麦电影色彩和那种叙事模式的使用。片中出现了大量的其他电影的元素,伯格曼元素的塔罗牌提供未来的转变,特吕弗的墓碑打卡也特别很是有趣,还有一幕身上行驶的小车也很熟悉,感觉出目下当今捷克的电影《金发女郎的爱情》中,同时二人裸体背对着镜头的那段戏的角度也跟《金发》中一样,还有《黑彼得》的海报,视觉很多刻意化的视觉呈现感觉是为了提醒观众戏中的设定,那种僵硬的摇镜头,镜像正反打的跳轴,奇怪的正反打角度。其他的中规中矩。配乐整体蛮喜欢
重复带来安稳的同时也带来无聊
4.5 从未见过如此悲伤的特鲁埃瓦,一反其作品序列中的轻松愉快,结构或许也是最复杂的?在电影中拍电影,将现实映射入电影,特别很是轻巧的处置惩罚。缺憾即是在情感与结局均确立的情况下,没有进行过多的延展。太难过了
【8.5/10】仪式及排演是最安全的假面,但我仍在期望重复的持续,心碎,或许我正在干同一件事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