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娴(周美君 饰)十五岁的夏天, 是最孤单孤寂的夏天。母亲远赴非洲,把她丢给了已离婚多年的父亲。刘娴感觉自己成为了一个弃儿,直到朝鲜族姑娘金明美(黄子琪 饰)出现,她像是一束光照亮刘娴孤寂的生活。明美肆意张扬的青春活力吸引着刘娴, 刘娴的生活也随之有了全新的色彩......躁动不安的夏日, 青春的懵懂与冲动,为刘娴的一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特殊印记。
天呐太好看了!我尖叫!呐喊!欢呼!导演你是女同之光!!!刘娴的第一个镜头就让我想到了恩熙,后面越看越觉得有太多相似的地方;黄色书包,打糕,男同学的设定,甚至演员长相、妆造、表演体式格局都一样。那些青春里的暗流涌动、缺失与获得的周而复始,每个或许刻意的情节,都如同对上了暗号般幸运。无论如何,一位女编剧写出了文本,一位女导演把它拍了出来,映后看到台上站着的主创团队都是女性,简直太令人舒畅了!她们和这部电影都是一种可能,可能有一天,银幕后会与坐席上的观众一样,是女性占大多数。
“还得是女孩子!”
这是什么旷世姬片啊!关键想表达的都说出来了,而且表达的很清楚,重点是还能过审,这就很有技术含量了……
想说的话很多 可惜这里写不完 昨天看完我们一群人先是欣喜 逢人必说“怎么会拿到龙标啊?”但几分钟后突然感到一阵可悲 如今我们还要在这庆祝“擦边球”式的胜利 实则却不过是那些不允许被代表的情感和人群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 甚至以一种我们觉得可怕的体式格局 “千万别在豆瓣说为何会有龙标啊!不然上面再回响反映过来撤回就糟糕了!” 酷儿性的呈目下当今这片土地上已经遭受了太多 从短暂的出现 到逐渐成为某种“隐藏文本”并需要观众自己去“抠” 去“挖” 甚至去强行解读沦为“兄弟情”“姐妹情”的酷儿叙事 再到最终在审查的深渊中消失 这场“拉拉”情愫早已在它进入酷儿棕榈选片的那一瞬间阐释了一切 — 我们渴望它的回归 也同样沉浸在它所带来的某种希望
戛纳首映结束的时候,导演环住其他女性工作者的时刻,伟大的想哭;所有的人物都是活的,让故事变成活的电影
因为特别偏袒,特别不容易,所以多给了两星。戛纳导演双周的Croisette剧院里第一次充斥着这么多国人的轻笑声,王兵也来看。散场后心里暗想,我们中国人真可怜,追着面包渣当大餐吃,但就这一点面包渣,也已经不足为奇,甘之如饴。从心里感谢耿子涵用心做了这部电影。所有的星星都给故事的选材和稳妥的完成度。当然,有很多接近于学生习作的设计感太强的桥段调度、过于长的镜头路程以及被滥用的特写,但这些都不克不及掩饰笼罩这部作品走出来的珍贵。
原本作为黑甜乡制作场地的照相馆对刘娴而言却是现实到露骨的凄凉地,父亲的出场和母亲的离场一样,并无让情感出现波澜般的眩晕,反而让刘娴的情感更清晰地指向了明美,这也让开场就被营造出的被包裹的泡泡感更强烈了。但随着电影对地理位置的指向性越发明确,这段本应被存在于另外一层空间(甚至是想象空间)的叙事被戳破了。就像最后那场婚礼一样,她们必须在匆仓促之中学习面对祝福,面对离别,面对成长。
这么年轻的导演完成自己的处女作可以说年轻有为~ 特别是女导演真的是不易。但是在戛纳的一众作品里,真的显得太紧绷了。何时能把心放下来,影像才能更自由。
#PYFF#本来看片段很不喜欢影片里的大柔光,看完整部片子,慢慢融入女孩之间的情愫互动,所以提名金开麦拉也不见怪。小白船是朝鲜童瑶,哈尔滨多元化民族元素也在片中细节体现。当天看了梁龙在两部华语影片客串,突然有种路过片场的感觉,可以成为同一个角色,神奇。明美的逃离和回归,情感和地理上的身份认同。可惜的是女孩作为观察者出现,本身的成长线其实不明晰,似乎只停留在暧昧模糊的状态。
有不少地方都有点土low土low的但放在那个时空和故事里居然又很成立,不克不及说拍很好但充盈着情感力量。于我主要是她结尾三两下把单纯的青春期惆怅处置惩罚到了更丰富的难以说尽的人生感慨里,收得十分动人,超出跨越一般青春片。但这片粉丝多到映后有人自印海报找导演签名属实没想到,也许就像某个短评里说的,国人太难了,面包渣也只能追着吃。映后甚至有人问导演有无想过把富豪角色改成富婆✤导演也是一愣,可见此片对姬圈来说有多么难得了
前半段笑爆后半段哭爆。第一次在中国大荧幕看到中国拉拉,太真挚又太痛了,无理由支持。
还得是女孩子!
导演才华横溢!
6.5。在相似的地域背景下比陳哲藝挖掘出了更加私密、個體、在地的體驗、氛圍與表達。漫漫夏日的萌動與性探索如幻夢般被包裹在局部過曝的藍色調畫面與部分失真的聲音設計中。
「家道中落」的「东北朝鲜族情人」与四国之间的情欲纠葛——住在东北、被东北赐顾帮衬、彼此之间还有点暧昧;吃在朝鲜、被朝鲜单恋;情在大鹅,要转正时又猝不及防地黄了;心在韩国,真正向往的是首尔,是明洞。剧本主线是本土化的《美国情人》,包括但不限于人物设置,以及姐姐带妹妹开眼,妹妹小心思使坏;微妙的情愫,则有《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卡罗尔》等类似题材的影子。片尾的朝鲜族婚礼,自动联想到《燃冬》开篇的同款婚礼。两部电影如果以婚礼为剪辑点连在一块儿,那么《小白船》是前史,《燃冬》是现状,共同描绘出东北亚近百年的爱恨情仇。《嘉年华》里的周美君长大了,灵动十足,急转直下;黄子琪真是明媚动人,一出场便是夏天,鲜活自然。作为首作可谓相当优秀,勇气可嘉——「还得是女孩子」!披肝沥胆为全女班底点个大大的赞✤✤
四星送给导演,龙标亮起来的那一刻,全世界观众都在嬉笑,戛纳看电影的掌声很难得,无论如何片子拍完了,导演在戛纳双周放映了,她做到了,希望她下一部顺利,这部取得好成绩
如果我们的夏天已经结束了,你为何还要在冬天出目下当今我面前呢?
好看,小娴和明美的氛围很诱人,青春又羞涩,臭臭找男生一块儿写作业那里真的笑死了,故事很不错,浪漫又有点遗憾,十五岁的生长痛,如果能在院线看到就行了,一定去支持。作为导演的首作,这个水平已经很好,很高兴能看到女性导演在电影行业大放异彩。
远超预期,比call me by your name好看。蓝色果然是最温暖的颜色。
淡淡的忧伤与暧昧模糊的情愫,喜欢!7th PYIFF-11
鼓起勇气跟导演说,谢谢你捕捉到那么多微妙的情感。为何描述emotion的电影老是被说是空洞不实际,就是要感触感染呈现表达各种情绪!小孩对姐姐的每一次试探都好真实好感同身受,导演太懂什么能吸引到小女孩了,姐姐的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像是在勾引。好喜欢好喜欢恍恍惚惚地感觉被戳到某个开关,于是越看越难过好难过好难过,好像从来没有中文电影描绘出过这样的感觉。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不管就是很喜欢。
虚假的置景,悬浮的人物,演员动用一切方法表演想象中的青春痛苦悲伤,开麦拉和演员同样迷茫,根本不清楚自己需要捕捉/呈现什么,只能在拍摄场所中来反转展转圈。
流畅,但远远达不到好看的程度。所有的情感都不言而喻,一部试图寻找并感知自己的电影,没有秘密是不行的。招数也都是用过的:内敛和强烈热闹的人设反差,自我牺牲的犯罪情节,拮据矛盾的原生家庭,刻意作旧的置景。角色本征毫无挖掘,全程柔光把作者的稚嫩和不自信完全暴露。唯一有趣的是刘娴为明美拍照的段落,被动的人物成为主动的凝视对象:只有既定被打破,故事才可能发生。
它只是在讲述对青春的探索和不确定的朦胧的爱意,特别特别喜欢。映后的女生们也都很好,主持人说到处女作,有人立刻指出是首作。
#BIFF28#成片没有那么像《蜂鸟》,拿到男装演出服,剪短发,在明美离开后还掉男装演出服,意向太明显了。但整体少女青春的感觉,真美好。#FIRST16-产业放映#有种中国版本的《蜂鸟》的感觉。《嘉年华》的另外一个女主周美君长开了。
看的时候妹妹每一次触碰姐姐(包括但不限于眼神拉扯、指尖摩挲手肘、身后环抱)都忍不住在脑袋里狂响悬溺谁懂啊!!!!!!爱一些暧昧不明的细节,妹妹看起来软软糯糯没想到是勇敢出击的小狼狗啊!!!!!!听说氛围拉满之处有吻戏删减,怪不得感觉一切都烘到位了突然一会儿就没了,让我有一点点兴致索然✤另外想特别提一下的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个镜头是妈妈把妹妹送到爸爸家,妹妹把小脸埋进水盆里,随着眼睛的睁开有几个小气泡出现,感觉像是在水里流泪的样子,让我一会儿想起来金城武在《如果·爱》里的那个镜头,真的是美极了~下战书看完逍遥游之后又看了这部,两次看到梁龙真的是笑喷了他可真是过足了戏瘾✤前者演的是一个混子男朋友,后者演的依然是有点油嘴滑舌但爱女儿的摄影师父亲,小我私家更喜欢后者!
大学毕业作品,多一星支持大陆同性电影
戛纳酷儿棕榈提名。导演技法有灵动的一面,也有稚嫩的一面,有几场戏感觉很不错,但剧本整体感觉还应该打磨得更顺滑。那一吻其实没太有必须存在的必要,反而有点突兀,缺乏铺陈,结尾也停留在刘娴妈妈回来就能够了。神奇的是,这又是一个东北朝鲜族地区的故事,片尾的朝鲜族婚礼简直可以无缝衔接到《燃冬》的片头……
大粪塘的小白船
至少没有恶意,仅此而已了。
循序渐进推动情节,设计明显,元素堆砌。妈妈出差是时间界限,是因——是黑色系,照相馆是那段时光,是过程——是红蓝色系(夏),去韩国当空姐代表距离,是果——是白色系(冬)。一度抓住了女孩青春期独有的同性依恋和忧郁焦虑,但这主要得益于小演员周美君,她演出了超越年龄的心智,仿佛已经看到她成年后的样子。
2.5总在关键之处露怯,一些节点处置惩罚很明显是不合格的,只会用大光圈照和背景音乐遮盖是不行的。
小白船: 这就是我们女孩的青春;断章: 这就是我们男孩的青春. 感觉女同电影太容易拿高分了……
需要区分叙事与表意的模糊是现行环境的限制还是表达能力的边界。
(Cannes76 QDC)特写给她的触摸,几乎是恋物的 (non-sexual),永远是载满感情的。物品倾向于给她更确信的回馈、陪伴和安慰。遗憾很多对白字幕没有翻译出来
这个夏天,母亲恋爱了,父亲也恋爱了。她看着墙上那幅明媚动人的女孩的照片,问猴子:你知道恋爱是什么感觉吗?唔…15岁夏天的爱恋,大概是曝光过度的胶片质感,灼人且易碎。
【平遥影展展映】中国首映。片中的哈尔滨、朝鲜族、青少年宫等元素都碰巧是我所熟悉的,因此观感复杂。值得鼓动勉励的表达与多处剧情硬伤并存。一面是穿男性民族服饰用汉语合唱鲜族民歌的假朝鲜族文化秀,一面是穿女性民族服饰用朝语聊天吵架打花牌唱民歌的真朝鲜族生活。两位女主形成鲜明对照。饰演金明美的黄子琪令我万分惊喜,作为南方演员竟动作神态举手投足间全是东北鲜族姑娘洒脱不羁的活力和倔强的劲头。演技无可挑剔熠熠生辉。梁龙的戏也很对路。反衬出女主角形象塑造的虚假失败,演员和角色都不像本地人,贯穿始终的阴郁表情与孤僻性格宛如彷佛背负天大的霸凌和欺辱,比AC两点间的辅助线更难明白。女主对姐姐的情感相比同志情愫也更像是青春期孤僻女孩对缺失的爱和亲密接触的渴求与探索。配角男孩的出现与手机、礼品首饰重要道具的莫名消失一样突兀。
除了真诚和梁静映后说的“纯粹”(姑且承认吧),技法、叙事和主题的简陋单一老套真是让人一度想走。映后的观众太傻逼了,跟追星现场一样,一个女的提完问题喊了两遍“还是得靠我们女孩子啊”,笑死我了
情绪简单直接,被视听救回来太多。
喜欢这种朦胧迷离岩井俊二感的摄影,青春期少女萌动的情愫宛转浮游,幼稚但迷人,就藏在三万块钱的小小梦想里,短暂逃离小孩儿世界的困局,在两人相处的时刻令情意缠绵交织。小女主的少女感,可爱灵动极了。故事是孱弱点,但气质蛮清新、纯粹。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