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影最擅长的题材,但却是最平庸的完成度。触动人的点少之又少。到底是看太多还是自己铁石心肠?
全程都沉浸于从爸爸去哪儿了到哥哥去哪儿了的漫长思考。他们无论到什么年龄都能活得像个孩子,都是因为有人在为他们挡风遮雨啊!看到那个母亲离开就杂草丛生的院子就心痛哎,巨婴。说着什么父母离开让人成长,你自己好好反思成长一下啊!
大森立嗣这十年,确实处于较高的创作水平。本片在临终关怀谱系电影里,气质独特。喜爱漫画的男主角,似乎活在了遭遇急症但一直有母亲作陪的青春期,并未真正勇敢地面对长大成人这件事。大量跳切和不规则剪辑,也不断间离观众的情绪包括有些反常规的片名,时不时的中二吼叫以及阐述心境的画外音旁白,都不像是在制造苦情悲戚那么简单。而即便如此,电影却还是相当感人,有许多令人落泪的母子情深片段,以及情绪宣泄的奔向大海。准五星。
我曾经问过我妈,会不会有人,很爱一个人,会把她的骨灰吃掉,以前还有人喝符水和香炉灰呢。我妈觉得很惊悚,其实我真的有想过,我有没有爱她爱到想和她永远在一起呢。
拍这样一部电影,要有十足的勇气吧,整部电影像是把死亡生掏出来,放在你面前,一刀一刀解剖给你看,而我就像剥了一个洋葱一样,一直在哭,哭的我想离场那种,多少恨,不能从头来,该说时间冷漠,还是人心残忍,这个世界上可能有一万种悲伤,但死亡只有一种,并且从不愈合。(@bc moma 北京雪夜)
最近我莫名感到,死亡拥有一种力量,父母之死拥有改变子女人生的力量,我的死亡也将助你勇往直前......
3.5 之前一直缺席的哥哥带着父亲和小聪一起去到海边的时候,原来小聪像爸爸,哥哥像妈妈。但亲子关系总是这样,剪不断理还乱。从他人的死亡中获得力量,大概只能这一个出口了。尽管感动,却又很容易间离。
激烈又平靜地探討死亡、面對死亡。阿聰是幸運又幸福的人,有深愛她的母親和妻子,讓他可以毫無顧忌的做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即便那麼強烈地和母親告別,也還是無法接受母親的離開直到孩子的出世,這個「長不大」的輪迴念力傳遞到他的小孩之後,他才算真正的完成了「長大」。這部影片最妙的地方在於阿聰的表演很強烈,但所有的情緒渲染又很點到為止。而最值得嘉許的是,對待死亡這件事,是我們一輩子都要學習的事。
3.5 情绪一直在变化,随着サトシ人生阶段的递进,与母亲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所催生出的影像情绪,始终无法安静下来。以两段病变为中心叙事,由此互文引发的情感波动也极易受到挑拨,再加上父亲与长男的长时间缺席,后半部分サトシ与母亲的联结显得更加令人触动与真切。
三星半。电影的文本和拍法都没有太大的新意,但是演员们的表演特别的鲜活,越是你见惯了的戏,他们就演得越起劲,非常有生命力,像树根一样扎在电影里,尤其倍赏美津子,几场戏就树立了一个自信有爱的母亲形象,她的成功就是影片的成功。最突出的一场戏是三人的海边戏,喜喜悲悲交织在一起,去宣泄情绪,三位男演员也给出了相当高质量的表演,比起非要对死亡有什么样的理解来,他们更演绎出了不愿不想又不得不去经历的痛苦。
感同身受,慢慢淡淡
「蓝色大门」里,孟克柔问母亲妈,爸走的时候你是怎么过来的啊?我也不知道,就这么过来了啊虽说人迟早都会死,但谁也没办法轻描淡写地面对亲人,尤其是父母的死亡。自己与死亡之间隔着父母,当双亲逐一死去,自己与死亡之间的通道也好像被打开了,这时候恐惧的不是失去庇护,而是要独自直面人生。如果感到悲伤的话,那一定是把死亡与寂寞混淆了。父子三人海边一段是整部电影情绪宣泄的出口。「父母之死有改变子女人生的力量,我的死亡也将助你向前」。再次意识到女性的伟大,她们才是家庭的支撑。
日本人真的很会起名
【2019东瀛新风映画季·母亲去世时,我甚至想吃掉她的遗骨(2019)】日本蜜汁片名刷出新天际。题材足够刻骨,就不必再加太多故作尖锐的槽点了两代妈宝男们时时爆出的中二喊,以及浅野女子医院不孕不育广告的软性植入,实在与弥散全片的引而不发的调调违和。好哭鬼男主获得母亲早年间未雨绸缪的新生命馈赠,在片尾写给女儿的信堪入选《见字如面》我的死亡,会推动你向前。怎能不是。说到底,你和死亡之间隔着父母,当父母离开人世,你就直面死亡了。
或早或晚,人总是要死的。或早或晚,活着的人,也总是要看开的。
我与母亲的日常。日本电影的名字真的很惊世骇俗啊
大森监督再次激发安田最强演技人生都是脆弱而不可知的,懂得生命的意义,是父母可以教会孩子的最高奥义
比较沉闷的电影,但胜在感情真挚,真的非常理解小时候儿子牵着母亲裙角走路那一幕美滋滋的心情,因为对于那个年纪的孩子来说,牵着妈妈的衣角,就好像得到了全世界啊!
死亡是每个人生来都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被标题吸引,虽然有几场戏不错,比如父子三人海边的戏,但整体还是太平庸了点。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