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白日焰火。由于镜头和叙事都太僵硬,导致优秀的布景和灯光塑造的氛围都让人觉得虚得泄气。表演一样平常,胡歌的角色可以演得更好,并非沧桑扮相就可以显得有演技,他的情绪传达还是有欠缺,不灵也很难动人。三星给美术,枪战,和个别不错的令人捧腹的台词。
7分吧,气势派头很突出,华语片挺难得。某种程度上,这实际上是对《白日焰火》的一次呼应,或者说,以这种体式格局,给《白日焰火》中的桂纶镁一次补偿。影像上则更气势派头化,也是最考验观众的一环,光影是黑色电影式的,特别很是人为的布光,各种对影子的使用,一个被阴影覆盖的城市。之前也曾考虑胡歌和廖凡角色可以互换,但还是这样更好,因为胡歌出演这个角色,才会让观众对这个角色的感情更为复杂,而非好与坏的二元对立。同时,借角色的逃亡,去环视那些斑驳陆离
电影没有沉浸在传统中国电影模式中,在美学上有创新。也被角色吸引,胡歌作为电影新人这份答卷交得不错。
不喜欢《白日焰火》的人大概率不会喜欢这部,胡歌付出的所有努力就是把自己给搞成了一个二手张鲁一,桂纶镁的角色更加莫名,而且整小我私家愈来愈像小男孩了(要真是小男孩那故事可能还好看点)。当然最好笑的还是黄觉,专门跑来演一场〇〇戏,上一部是廖凡这一部是黄觉,刁亦男下一部准备再找谁来〇〇桂纶镁啊
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在这部作品里变得极为重要,人物并非扁平,而是人物被环境融化(戏剧脸谱化)了。尤其在满墙的报纸和新闻图片里,与剧情无关的旧新闻挟持了男主角的痛苦。我们不能不考虑艺术家有限的表达空间,从而肯定这部电影在强化个体和时代的关系上走出了一条新路,更或许男主角和女主角走走停停,暗地里或许有贾樟柯的影子的,而美丽的梭罗河又是一腔内在的姜文(黄秋生弹唱)情怀。当时代的列车在头顶上呼啸走过,桂纶镁、胡歌、你、我或者谁的“呻吟”和“呢喃”便都听不清了……
野鹅塘湖区,一场由电瓶车引发的惨案,鼓噪出小镇一隅柔黄湿粉的浮世绘。恃凶者贪于汇聚、稽察查察者享于汇聚、甚至连路人都乐于汇聚其中,谁也无法置身罪案之外。刁亦男用近乎执拗的视觉光影,为暴力着上如梦似幻的脚注,更制造了专属于他的血腥奇观。
刁亦男的美学向来自成一体,这次居然更加极致,雨夜追逐可以入选年度最佳镜头。影片本身充满了导演语境下的疏离感,命运的车轮滚滚向前,所有角色的挣扎与和解都令人唏嘘。刁亦男调教演员功力令人叹服,在他的镜头之下,桂纶镁自始自终绽放着缥缈的美丽,而胡歌拥有了破碎的梦幻色彩。
那只给面加醋让时间暂停的手,是命运对他最后的温柔。
目标受众绝对不是中国观众,用林林总总的奇观元素堆砌出一个猎奇的南方城市。在这样一部只有角色没有人物,只有剧情没有故事的电影里,能看到的只有外媒想看到的中国景观。
坐在电影院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回了家,而不是在戛纳。电影里的街道都看见了童年
和《无人区》《荒蛮故事》殊途同归,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演变成命案的故事。本来这件事都翻篇了,黄毛还要去开一枪,不仅导致自己被爆头,还连累周泽农被追杀,才有后来的把警察看成了猫眼、猫耳将其误杀。猫眼、猫耳是典型的不在乎杀人坐牢的人,招惹了他们,要么他们把你打死,他们坐牢,要么你把他们打死,你坐牢,赢了输了都没好下场。宁愿吃点小亏,也不要和他们硬碰硬,这就是垃圾人定律。要是黄毛不开那一枪,就没有后面的事了。当然,如果不发生这件事,周泽农也不会发现所谓的义气是多么的摧枯拉朽。只需30万,就可以让任何一个赴汤蹈火的兄弟出卖你。被常朝出卖,被华华出卖,被刘爱爱出卖……他知道这次逃不掉了,反正横竖都是被卖,不如卖给家人孩子。这世界太现实了,凡事都有一个价格,甚至连人命都明码标价,想一想就让人毛骨悚然。
就说说小我私家的观感吧,优错误谬误都很明显:视觉很类型气势派头化,南方的潮湿和错杂很亮眼,动物园一幕尤其喜欢,动作暴力戏码也很有温丁气势派头。但成片有些粗糙,段落之间也不太连贯,剧作的细节也需要打磨,人物没有立起来,听完讲创作意图也觉得欠思考,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真是观感特别奇特的电影,一方面光影和镜头无以复加,氛围奇佳,另一方面又分分钟想问导演:为啥偏偏选了这么两小我私家来演?大概是史上最不像逃犯的逃犯和最不像鸡的鸡,每五分钟都要分神脑补这要是曾慧美孜和廖凡就行了,一切情节都会合理化一万倍,包括那一坨口型都对不上的塑料武汉话,真的,不是演得不好,就是不合适
刁亦男似乎把他平生所见所学一股脑堆在了电影里,但真的只是堆在了电影里。
“如果生命注定是场失败,如果崩溃必将到来,我们便尤其赞赏那些自觉地选择了这失败并彻底承担起这一失败的人。” ——写给周泽农
开了无数枪,死了十小我私家。大概是这么多年最凶狠的国产片,很难得!
题材很有突破性,对导演和演员都是一次挑战。刁亦男上次柏林拿了金熊,今年作为唯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不是没有道理的。
土耳其阿达纳电影节展映中,除了我的回顾放映外,就只有这一部参加过戛纳竞赛的中国电影,国内还没放,就去看了。现场对白声音小,又是说的湖北话(入手下手还以为是四川话),许多地方听不清,还得看英文字幕理解,没怎么看好。外国观众倒是很多,看后说像好莱坞的犯罪片。导演拍黑色犯罪片的技艺是很不错的,只是几个主要人物都单薄、空泛了些,血腥、杀戮、色情虽多,也无法给片子增加分量。
在戛纳看的第一部主竞赛中国影片,但却瞄了全场的英文字幕感觉看了个外语片。故事和人物不知所云。刁导镜头气势派头强烈,血喷雨伞的一幕印象博得现场观众一阵掌声,但无奈胡歌演技太差,全片整体上提不起来,无高潮无起伏。
整体观感不如《白日焰火》那么有余韵和回味,节奏感也一样平常,但像这么一部从开头出演职员字幕时就精心设计了各种字幕排列构图、每时每刻都致力于展现电影领域的“形式即内容”的作品,能出目下当今要地本地院线还是很值得高兴。应该给不同欣赏口味的观众提供更多选择,目前的院线片种类还是太单一了,这类片依然太少。发现很多朋友日常平凡会把“形式大于内容”当作贬义来用,其实当一百年前电影真正意义上做到“形式大于内容”的那一刻,它才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
4.5;不无匠气的高度纯净形式美,讲究到刻意的视听语言,全球都流行的(乡土)霓虹美学搭配大量夜戏低调布光,无论从文本剧作还是镜头拍法,均搭建出地道黑色电影模式和骨架,啊真希望国内多几位这样会拍的导演!三场会议令人印象深刻——黑帮、警察、拆迁队,构成类全景式的「聚会」,横剖社会生态面,荒诞讽谑,轻触社会议点又点到为止。「南方」真是一个绝好意象,潮湿暧昧犹疑未知,雨夜笼罩的宿命走向(更有梅尔维尔之味)。高光场面不少:1、塑料大棚内外的影子互映;2、决战段落楼梯上下的影子:3、墙上旧闻的剪辑;4、几个凶杀和情欲的段落;5、两人对话时被雨声淹没(故意消音)。
动物园里动物的惊恐眼神,人在丛林中的汗出如浆的逃亡,一路追赶时经过的众生百态。镜子,幕布,影子,声音,颜色,气味。真不错。只是更多的呈现了美学和影像,相比于这些,故事没有余味。
刁亦男的戏剧经验的套用导致了调度和剪辑的不契合,整个成片有一些drive的调调,大量的灯美设计很不错,摄影也算上乘,但是却被僵硬的调度和柔弱的叙事体式格局毁了。整体剧作,只有一个词FRAGILE,太易碎,只看到了向作者靠拢的两相情愿。太断裂,情感毫无连气儿,在充满刻意的桥段里卖弄自己的把戏。
出其不意的是中国导演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希望以后的新导演们可以忘掉《杀人回忆》,学一下刁亦男。当然无论学谁,门槛都很高,而模仿刁亦男的难度更大,需要在视听语言上用力,剧作上的难度也一样大,刁亦男这种拍法就是检验新导演能力的试金石,非科班或者大混子瞬间就可以暴露出来。片子继续黑色电影的框架,但是在剧作和女主角的人设上做了反类型的处置惩罚,但剧作大框架的设置让时间特别很是的紧凑,在女主角的眼神流转之间,把城中村野鹅塘的大环境尽数交代,同时目光所及的地方又靠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完成。导演还有意削弱了人物的动机和叙事的目的性,让一切变得更复杂更暧昧,霓虹美学和暴力奇观让片子变得更气势派头化,犹如一场极具气势派头化的装置艺术。
#72nd Cannes# 延续了《白日焰火》中对黑色电影的探讨(又是一个看似传统实则反向的黑色电影故事,对传统的femme fatale形象与功能的改写),不过格局要庞大许多,尺度惊人,很多地方嘲讽感极强。桂纶镁“再次”扮演了一个外表冷漠而心理戏丰富的角色,完成度甚至好于《白日焰火》。对野鹅塘地区空间的设计,极为气势派头化的对施展阐发主义混合色光运用绝对堪称世界级水准。动作设计和分镜上比较特殊(反套路),显得比较生硬,不过竟然也达成了某种气势派头化的效果,一些暴力场景很亮。剧作也真的其实不太按类型套路来,在剧情上还是有一些不太容易理解之处,无论是双闪回还是警方布控那场新闻联播戏的写法都可商榷。正是戛纳体系中具有强烈作者气势派头和暴力场景的类型片。
这是看了一场讲故事版的地球最后的夜晚???
我为批评《地球最后的夜晚》而向毕赣道歉。
肯定是国产电影近几年来视听上最用心设计的一部戏。但因为剧情和人物欠缺张力,人物都很符号化,难以代入情绪,所以视听语言就全成了不动声色和卖弄,有时候空洞和不动声色到令人觉得好笑。想要显得有格调和作者化,但却常常令人感觉到做作和奔着拿奖,这就是一直看刁亦男电影的感觉。
#Cannes72#主竞赛第四场。我看完了很难熬难过,我在自我怀疑是否是自己审片能力差到该转行。“但是兄弟,喜欢就是喜欢,特别不喜欢就是特别不喜欢。”世界电影可以评论辩论的格局如此进步前辈的今天,请停止跪舔欧洲。
看之前没看过豆瓣评价,看完之后来豆瓣发现共鸣了。真的是拍给欧洲人美国人看的,全片全面掉线连技术完成度都不达标....
视听语言高度形式化和气势派头化,惊喜的地方在于把一个罪犯逃难与警察追捕的传统类型故事融入在一个中国城村本土街景的空间与群像描绘里,对动作戏的剪辑和调度很精彩,人物塑造全都退居其次,会有争议。
比预期还惊艳,绝对要看最好的大银幕!塑料城市CBD幕下的城中村飞地挽歌,极其绝妙而高级的双层猫鼠互文游戏。如果说白日焰火是对逝去年代的悲情感怀,那南方车站则是聚焦最为当下的,被驱逐的,多余的人与事,堪称非遗性的影像保护。
感恩戛纳!我跟胡歌看了同一场世界首映!放映结束后一波波的掌声不断,来自世界各地的掌声,中国电影真的又进一步!
夜行动物的低徊意见意义。从开场的高架桥墩柱,到车站候车室,再到人头蛇身美女的空房间,周泽农和刘爱爱转悠了许多地方,从城中村到野鹅湖,终于无处可去。以高架桥段落为例,观众会跟着镜头,绕转,移动,从胡歌的脸,到桂纶镁的影子。路过的车灯,手上的烟支,洒落的雨水,挑动起观众的通感,观察,端倪,推测人物身份,拼贴事件始末。虽然伴随凶杀,但《南方车站的聚会》的意见意义,像墨水稀释在水中,慢慢释放到它的环境,也就是整个电影的场——从建筑,车辆,人群,湖水到天色。它们,才是这部电影的最大主角。
中国当代题材艺术片的表达空间基本仅限于迷迷影、做做纯气势派头练习训练。在这个范畴里刁亦男做得还不错
满分的舞台剧调度,每一幕都清楚分明。虽然只有几个段落,但刁亦男证明当代华语电影也能够很暴力美学。啊啊啊我敢说昆汀看得比我还过瘾!(胡歌转型成功?)
花枝招展,装模作样,妄自菲薄
有这么好的命运运限,为什么不逃到南方。这里有奔袭的火烈鸟,嘶吼的大象,有投币就可以歌唱的人头,有花钱就可以陪泳的湖水。他们感叹,这个悍匪多狂啊,子弹都打光了。却没听到火车呼啸盖过的真心,雨伞横杆刺穿的谎话。不去南方,因为这包软中华,这口热汤,因为这贱命还有赏金,因为故事始于湖畔也终于湖底。
电影居然比预期的还要生猛,寰映影城的杜比厅视听太炸裂!胡歌这张脸就是为银幕而生,早拍些电影该多好…“天使陪泳,包你满意”
一部小我私家气势派头独特充满了创新的电影!镜头每一桢都精雕细琢。几乎都是夜戏,所言不虚,林林总总的灯光和布景下夜色绚丽奇幻难以想象。黑帮戏的追逐戏,打斗戏,枪战戏也有导演独特的施展阐发体式格局。刁亦男在坚持自己的艺术气势派头实验自己独特的美学和叙事角度。我喜欢这个故事,纠结的欲望,迷离的爱情,荒诞而又真正的故事,惊惶失措的黑色幽默。周泽农的角色随着故事急转直下,在最后的场景里,一头穷途末路的野兽对生命最后的贪婪和不舍。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就是阴郁。这个颓废,阴沉有些秀气的黑帮分子像岌岌可危的野花,却又时时露出嗜血残忍的生命力。有着野兽的本能,对于糊口生涯极度的渴望,最后反而为了人性压制了这种本能。这个角色最终脱离了演员胡歌本身而有了自己的生命。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