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一部韦斯·安德森的标签电影,冷幽默与复古时尚,群星云集的大牌配角。用心的布景与美术,让影片如可爱的真人童话,透着天真与孩子气。还顺带上了一堂有趣的音乐课
……你们大概都是顺着看《月升王国》到《布达佩斯大饭店》,而我顺序是倒过来了……所以,只能如此……
对这类仿欧式梦幻文艺路子的美国电影已经失去了兴趣
片尾有福利,别走太早。
有无人觉得这是一部喜剧?但片中所有的人都很严肃,尽管孩子们严肃的儿戏,大人们儿戏般的严肃。奇思妙想般怪异可爱反正是来自韦斯·安德森的脑子,影迷们早已屡见不鲜了,就像画面的色彩和优雅的配乐那样,当然还有比尔·默瑞。复古的小清新,摄影和场景调度必须赞一下。★★★★
周笔畅和眼影妞的恋爱早婚史。特别喜欢第一次被捉之前的前半部,笑点密集,思维狂舞,后半部有些过于天马行空荒诞奇绝了,魔幻斗胆勇敢夸张。摄影是狐狸爸爸一贯的老旧色调,剪辑聪明干净,配乐依然宛若神来,几个明星大人都很有爱,看得人心情大好。
可爱的一逼,泛黄的vintage气势派头一如往常,色彩,剪辑,配乐全都很神。更重要的是,这是我看过的最有爱的私奔片,小屁孩之间天马行空,天不怕地不怕的感情,完胜大人的you jump,i jump!看完第一反映就是要不顾死活的去私奔,去天涯的尽头,然后留下一张画。太酷了
《了不得的狐狸爸爸》拍摄气势派头的延续。充分运用配乐抒情,荒谬中的工整与严肃。在青春跃入成人世界的入口,Wes Anderson再次营造出了诗意的乡愁。
配角们都亮瞎眼了(诺顿一出场那么娘炮我都喷了),喜欢每一个角色,小喷油们太可爱了还又那么拽,多么简单又励志的故事啊,我都又相信爱情了有无!给五星的缘故原由是场景服装道具的设计和音乐,完完全全地是我的菜,复古而又离夸张那么一点点,刚刚好
安德森式的鬼马狂想曲,犹如真人版《了不得的狐狸爸爸》,其独特的摄影配乐调度带来自始自终的视与听双重享受,冷幽默照常遍布全片。高潮部分有点失控,成年演员配角们倒是一个比一个牛逼抢眼。女孩太美太有魅力,不过不喜欢小男孩的演员选择,完全没有詹森·舒瓦兹曼那种忧郁奇异乖张的气质。
看到有人说这片装童真我就笑了,韦斯·安德森最不想装的就是童真,《月升王国》是一首献给早熟的诗。
如果能穿越回自己的少年,我也要找一个青梅竹马的姑娘,私奔到月亮升起的王国。
豆瓣评分很高,这是典型的文艺青年最爱的那类电影,小格局,小清新,小忧伤,小温暖,小情调,只是对我来说有点小平淡和小矫情。明星配角中最出色的是爱德华诺顿,一看他的童子军装就想笑,蒂尔达斯文顿第一次出场打完德律风抹嘴角的动作太传神了。
港译“小学鸡私奔记”真是可爱死了,喜欢里面的大人们,谢谢你们这样爱护小孩子:)
小孩子一直都知道大人们在做些什么,大人却永远都不懂小孩子。
动画体式格局拍的电影,做梦都难以梦到的美。
为何电影总是属于那些怪咖少年的,向我们这样的正常少年就备受冷落我们的童年比单调的黄色更加五光十色好吗?我们更会舌吻好吗
浪漫至极的施展阐发主义, 安德森签名式的作者电影. 黑胶唱片, 亲笔信, 水粉画以及粘土动画全是迷人的细节. 不仅是台词, 各种横移镜头都同样太俏皮了. Desplat的配乐很到位很出色.
延续了《了不得的狐狸爸爸》的开麦拉运动,却是以真人电影的动画质感呈现。反映出奇异乖张年轻人的初恋与逃避道德束厄局促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抒情且迷人。故事后半段稍逊,不过韦斯.安德森的笔触不在故事而在情感。
借用一下Stand by Me的台词,如果你12岁没有找到真爱,就一生都找不到了。第一次看大银幕上的Wes Anderson,24小时内看了两遍,大爱。
这片简直就像是特意为豆瓣小清新量身定做的一样平常,几乎和去年的《雨果》一样糟糕,只不过《雨果》主打情怀牌,这片主打童趣牌:一味的撒娇卖萌,拿肉麻当有趣,一帮老油条在那假装富有童心,去你妈的吧。1星半给摄影。PS:童真童趣这玩意,不是你想有、想有就可以有的,你越是刻意经营,你就离它越远。
一场青春里意味不明的出逃,事后想来,她不是天使,他也不是英雄。他只是一个与众水乳交融的少男,会给她做鱼线甲虫耳环;她也不是叛逆的少女,只是坚定了信念,借了留声机与他冒险天涯。海滩上的舞蹈、草原上的追逃,暴雨山洪间手挽手,水深就溺毙水浅就扭断脖子,爱情才叫人无畏。糖果颜色炉火纯青。
八成就是我今年的no.1了吧。拍惯了大小孩,重回小大人多鲜活,做陪衬的大小孩反而更出彩;16mm的颗粒感真重,带出了一股青葱气;例牌无数细节和冷笑话,必须这两天重办一遍;字体和结尾的跳脱再加点魔幻现实主义,哪怕一点点也还是改变; I'm social services
至爱的一部韦斯·安德森,一场小大人的狂野私奔之旅,在黑灯塔与终将被风暴夷平的月升峡湾里一起冒险。1.两个被迫早熟的孩子(又见颇有自传色彩的残缺家庭或心心相印的父母),12岁恰处在青春门槛前,少年们的热诚、勇毅与浪漫劲儿,亦与或幼稚孤独或麻木无情的成人形成错位反差。2.横竖平移的运动镜头或板正的固定机位,强迫症式对称构图自然不可或缺。3.削减滤过残酷现实的处置惩罚:以卡通化的剪刀与箭矢替代决战苦战场景,手绘地图转场,闷骚分屏,温情和解&双双继续“偷”情的结局。4.道貌岸然说明注解天气并预告未来的红衣老者,是为间离的旁白叙事者。5.几位大牌配角都令人印象深刻。6.千里镜,唱机,鱼钩甲虫耳环,虚构的童话书。7.烟花乱射的燃火帐篷,致敬塔蒂[于洛师长教师的假期]。8.[诺亚方舟]剧与乌鸦女角,闪电和洪水。9."谢谢你嫁给我"。(9.0/10)
我就喜欢这种怪意见意义。
想到《扶桑》里一句话:“假如人类把十四岁的爱当真,假如人类容忍十四岁的人去爱和实现爱,人类就永远不会世故起来。” 虽然Anderson的电影里小家伙12岁 ,喜欢他们孩子气的严肃,喜欢导演构筑自己梦一样平常的诗意世界 。 布景,服装细节,摄影乃至机位都让人着迷,禁得起有些人用“小清新”一词来鄙夷。
青梅竹马、完美童话。没想象的那么好,狐狸爸爸仍是巅峰。
太美了,12岁的私奔,新英格兰的广袤,有一种神奇的情绪把人黏住,通篇泛黄青葱的色调略微失真的颗粒感,时间倒流一样平常的嬉皮配乐,童话色彩浓郁的叙述,让我以为是看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电影,这种激动是看《毕业生》《哈洛与慕德》《青梅竹马》等时才有的,五星激动推荐。
对于他来说,只要闭上眼睛,时间就会回到那个他背起全部装备,心无杂念,划着皮艇,爬山越岭去和那个后来成为他新娘的女孩私奔的夏天。
《了不得的狐狸爸爸》拍摄气势派头的延续,严肃的孩子气。复古精致,童话绘本般的电影。不论是小孩子们还是大牌配件们,每一个角色都极其可爱。片尾的小彩蛋还能给人上堂音乐根蒂根基课。★★★★
其实为何要有开头结尾?人生哪知道什么时候开头,又怎样结尾?
可爱的魔幻主义,一个大怪伽拍的关于两个小怪伽的爱情故事;全片都是安德森式的标签:横移快摇,黑胶唱片,微缩模型;而且还是用胶片拍摄,太复古范儿了。
#2023-12-12重看#重看竟然觉察出喜剧外衣+童真色彩之下的悲情和悲凉,12岁的浪漫私逃仿佛插上了魔法的翅膀,可以帮助他们无惧风雨、跋山涉水、上天入地,一直要到日暮途穷天南地北,亦难与君绝,如此的坚贞忠诚你能想象得到会发生在现实世界吗;一旦成人——夫妻离心,利益至上,拒绝浪漫,教条指引生活,他们从这样的世界中跳入一个童话的乌托邦,是被逼入死角退无可退的结果,从这场童话谢幕下场,他们就此要踏入冷酷世界。首尾相衔的对称结构,过于正经的正反打过肩镜头,中规中矩的分屏,刻意淡化的表情流露,整齐划一的动作站姿,刀切斧砍的镜头推拉,契合乐团各声部分配,构图工整细致,忽略纵深强调平移,漂亮复古精致的基调,前可见《了不得的狐狸爸爸》之影,后承接《布达佩斯大饭店》(尤其是逃亡段落)。
甜翻棒透
韦斯最近的作品不知可否组成个政治类的战争三部曲,都很喜欢而这里的童趣小地方怪人大空间更适合他发挥那些形式感完成度更高。越战入手下手的年代,小我私家被集体的排斥,生活就是不断逃离再寻找的永恒主题。没有继续残酷,所以一直被诟病第三幕强行圆满应该算优点而不是错误谬误。选角和最后的彩蛋舒服,资料馆。
年度Top10是跑不了了。运动镜头特别很是流畅,不断丰盈画框内外空间。音乐好听,制作精致,人物丰满。蒂尔达斯文顿和布鲁斯威利斯好来电啊!小我私家感觉,维斯有试图继续探索早期戈达尔电影的影像主题-语言影像,用文字、台词、朗读,“念白”出人物的思想(某些地方特别很是像《狂人皮埃罗》)。
可爱得过分了!
說穿了並非多出色的劇本,全靠wes自己太了解自己所寫東西,用導演的才性彌補掉故事上好幾度陷入的乾雹。孩子童子軍的先互鬥後互助,看似矛盾,其實正顯示了孩字的純真,只有孩子能為了單純的理由就改變自己的立場。反觀大人陣營,各個都有社會人的苦處,不克不及盡情支持自己所要。責任就是成年的分野。
爱死韦斯·安德森的《了不得的狐狸爸爸》了,可他的真人电影,基本都是看一半就放弃。其实,一上来还挺爽的,刻意而为的平移镜头,配上刻意而为的古典音乐,萌少年、囧少女、怪蜀黍……为毛看着看着就出了戏呢,捉急。还有,啥叫小学鸡?
【重看2018.04.18】镜头、调度、影像、配乐,都太惊喜了~有趣又美好的片子~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