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可以伸缩和折叠,唯独不克不及倒退。你的鹤发或许是我的童颜,而我一次呼吸能抵过你此生的岁月。
太壮阔了,无以言表!40'急转直下,80'蔚为大观,120'泪如泉涌,160'恍如隔世…不曾如此贴近浩瀚星空,被它环抱;不曾如此触摸生命之弦,遁入五维幻境。白璧微瑕的科幻神作,刷新视觉的IMAX体验,观影前撒好尿,准备接受近三小时的泪腺洗礼。“爱是一种力量,让我们超越时空感知它的存在”
我想给100颗星,这多是我至今看过最令我震撼的电影了。到电影结束时候还不断流泪,奇迹不是因为有上帝 也不是有什么不可知的 某种力量,正是我们自己,人类不相信人类的力量把那些我们无可预知的奇迹都认为是上帝的功劳。若兰把我的世界观如此震撼人心的展现出来,我感觉我目下当今都激动得颠三倒四了
看完没人起立鼓掌,因为全跪着。
整场基本屏住呼吸,张口结舌,无话可说.在香港这么多年除了电影节我第一次碰见放映结束观众集体鼓掌的.去年看完Gravity我觉得太空科幻片已经拍到头了,然后Nolan大神把我这点眼界碾压得破碎摧毁.三体迷没必要再较真拍三体这事Nolan已经把后半部给拍了.
三体迷们不用担心电影版会拍的稀烂啦!章北海船长,面壁人希恩斯,高维碎片,青铜时代和万有引力舰太空大战,冬眠和星际航行,三体世界的荒芜,高维世界的样貌,云天明的童话,诺兰新作中一次性看完!#刚刚看完星际穿越interstellar,感觉自己萌萌哒#
特别很是理想化,所以显得很有种,没有公司敢让任何人拍这样的电影。致敬库布里克的镜头体现了导演的少女心。但有2001珠玉在前,我认为这部顶多和它不相上下。诺兰尽其所能拍出了触手可及的科幻,硬核又充满人性,温情又隐含黑暗面,让人喜笑颜开。“理想化”是否是削弱了剧本?大家保留各自意见吧。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英雄气笃,儿女情长。
对我们来说二维空间就是一张纸,从纸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最快的体式格局是把它折起来。对五维生物来说三维空间也是一张纸,是可以折起来的。他们不仅可以将三维空间折起来,对他们来说时间也是实体的存在。根据相对论,黑洞附近的引力太大,时间会变慢,米勒星球1小时等于地球7年。米勒星球的配乐《Mountains》有密集的滴答声,每滴答一次,地球上就过去了1天。《星际穿越》的黑洞并非随便做的,电影上映5年后NASA发布了一张黑洞的效果图,证清楚明了《星际穿越》的黑洞模型是严谨而准确的。 为了拍玉米地,诺兰真的种了一片玉米,拍完电影卖玉米还赚了钱。为了拍五维空间,诺兰真的搭了一个五维空间的景。也许100年后的人们看这部电影会比我们更加感到震撼,因为他们会发现这部电影很多设想都是对的。奥斯卡欠《星际穿越》一个小金人。
一边太空冒险,一边是通俗的情感戏。无论外表多硬科幻:虫洞、黑洞、太空冒险、多维空间……最核心的仍是亲情与爱。科学与理论其实都是为感情服务的,用很硬的外壳包裹最柔软的情感。也因为此,它不会是2001那样严肃伟大的科幻片,但却有更饱满的感情。包括那些泪点
2011年11月有《雨果》,2012年11月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3年11月有《地心引力》,2014年11月有《星际穿越》,……前三部电影分别获得十一、10、11项的奥斯卡提名,然后都拿下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奖,由此,我们可以预测《星际穿越》2015年的奥斯卡提名数和最佳摄影+视觉效果拿奖的可能性?—— 才5项提名,没提最佳摄影,倒是获得最佳视觉效果。——《星际穿越》:我的第一部电影院④刷电影!—— 2020.08.08:这些年来没在小荧幕上完整重看过《星际穿越》,趁着这次国内重映的契机,来影院IMAX大银幕进行我的第⑤次「星际穿越」。
相比诺兰之前的片子,这部显得比较慢热。然而前两段的层层铺垫终于迎来了第三段主题呈现的水银泻地。Inception仅仅一笔带过的亲情成了这部电影的核心母题。麦康纳和查斯坦的精湛演技,胶片IMAX呈现出的影像质感,实拍特效的震撼人心,平行剪辑的完美流畅,寂寞大叔创造性的管风琴配乐,神一样的诺兰
严格说,这不是一部太空电影,太空片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能打破伦理性视角,而从超越维度(宇宙论,宗教)重新把握人类社会。而诺兰的努力,则更近于用物理学之外的盲点,拔高人伦价值。这个观点借电影视听效果获得了情感上的保证。但也牺牲了形而上的深度。
安妮海瑟薇最后变成了谁?对了,女娲嘛。
诺兰的科幻片其实和传统意义上的「科幻片」不是一个体系。
槽点错误谬误太多,尤其讨厌达蒙和阿弗莱克的段落以及相互对应的那段剪辑,拍得太笨拙生硬,但对接戏又是最近几年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配乐也是。| 2017重看减至三星
就是……看完这个片子……一出影厅……再看到走廊里其他电影海报……就觉得……它们都特别没意义……哈哈……
等我死的时候替我烧一盘蓝光的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南地北,也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我就站在你书架的暗地里看着你成长老去,却只能孤独地玩着沙子和摩斯密码,顺便天保九如。
看哭了,哭的特别很是惨,从没想过一部电影能给我带来这样可怕的震撼;目下当今看完已经两个小时了,但深深印在脑海里的那些元素:诺兰的技巧,马修的演技,季默的配乐,以及亲情的最终命题,都让我的心脏又回到观影时的那种几乎炸裂的感觉。我觉得要很长期才能缓过来了。
朝阳大悦城10月12日晚10点半那场,4排嗑瓜子的某位中年男士,我诅咒你下辈子是一株向日葵。
相比镜头语言来说,诺兰的剧本还是总会有新意,把古人的“恍如隔世”完美演绎出来,和《未来学大会》一样,人类最无私的亲情又一次拯救了人类本身。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诺兰的科幻既硬不起来,只能大打煽情牌软科幻,可惜和他片中致敬的前辈相比还是相差千里。
一个好geek是多么提高人类幸福度的存在:会写好剧本,会挑好演员,音乐品味也好。。一个好geek和一个好导演的合体。。于是有了这个狼子野心主题里有细细密密的亲情的抓马科幻片。。只是小阿弗莱克和达蒙那两个设置也太鸡肋而且不讨喜了吧!(还是要打五星!
我喜欢,如果人生是一个闭环的环形废墟,那么出发点和终点就是爱和亲情在等待我们。
情感力量高于一切宇宙哲学。
急死文科生了。
终究没硬到底,这么多婆妈情感戏削弱探索太空的幽深神秘及恐惧,请不要再玩美式顾家高能小我私家英雄拯救世界的老梗了;不少平行剪辑的段落老套,煽情太过,直白得吃惊,这就是人性的光辉么?理科差生已被科普,还算烧脑?谓神作差矣,视效好,穿越瞬间几乎失语,五维空间太盗梦感;原谅我毫无泪意。
在布拉格看的胶片首映,很失望。首先必须承认这片子的范畴和眼界都是无与伦比的,可惜诺兰想探讨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没有把任何一个话题深入探索。整个家庭戏和爱啊什么完全没必要要,而星际穿越对人类的意义、时间成为另一个维度之类的有趣话题则浅尝辄止。下一个2001什么时候回来呢?
如果要给这部电影分级,我决定叫他逼级片。
諾蘭是商業好手,靠戲劇轉折,視覺奇觀,配樂等通俗技巧吸引觀眾。但他總故作高深,通俗扮作者(我從未覺得他算電影作者)。看的人也以為自己高深了,其實那些對白講出的所謂「燒腦」概念根本不用腦,看的人投入的不過只是那份通俗性。電影值得看,但拿他和kubrick比,我則覺得侮辱了kubrick
为了马修-麦康纳老师去看的。这种设定就属于戏不够神仙凑。自己虚构一个时空和世界,无论怎样都能圆回来。所以如果你不相信,那么从开头就是无聊的。失败的地方在于,本来应该是硬科幻的问题去用硬科幻解决,但还是被文艺帝扯到了爱与人性。
几近完美的观影体验。科幻的外衣下(这外衣真的很赞,特效技巧恰如其分,丝毫没有鹊巢鸠占),最可贵的是毫不做作、拒绝刻意煽情的剧情(No doubt!诺兰也有个baby girl)。演员阵容强悍(海瑟薇真的拼不过马修蜀黍。。),唯一的缺憾是,对于非nc粉前戏可能过长。另,如果有条件,请一定去imax!
极纯粹的情怀——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漂流星际的孤寂,对未来的希冀,沉淀在品质中有力而不彰的爱。人类高贵之时就应该这样生活,而不是像陷身泥沼一样在自己的义和罪,乐与苦中呢喃哭泣。气势磅薄的史诗,甚至是上主的史诗。后到教会我没法祷告,因为观影时虔诚已经耗尽;看完后我不由得轻轻鼓掌。
俗气小气铜臭气
看了破球2。又想重温一下经典。拜托别拿破球来对比星际穿越,真的是侮辱星际穿越了
英国张艺谋在本土还挺受追捧的,可惜这次叙事节奏真是糟糕。后四十分钟抖机灵挺好看,就是在严肃和讨巧之间失调了。马特达蒙都老成这样了,2D Imax比较不忘本,加一星。
致女儿书。全球的导演都在解决时间问题,拍科幻片的诺兰更是。不管别人说好还是不好,它都值得你进电影院。这部诺兰电影有一个硬梆梆的外壳,内里却是软绵绵的情感。大半时间,它是缓慢的文艺片,一小部分是科幻恐怖片。因爱生忧,有爱不死。有人这么说。
居然看哭了3次我靠……
星际穿越还是一部诺兰电影:他的优点像牛叉的平行剪辑、剧本对道德困境的探索,他的错误谬误像加速起来不要命、顾头不顾腚,一个不少。只是有些更崇高的东西,有几个瞬间让我误以为这是神作了,很快就被抗日神剧般的伎俩拉回人间。总体三四星之间,可以想见,本片放映期间又会冒出不少中华田园物理学家吧~
丢弃了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叙事逻辑,改拼场面了,这你拼的过卡梅隆?唯一的亮点在最后半钟头,重新回到诺兰的理论,时间的原点,隐隐还留下了从记忆碎片以来的功底。其实挺失望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