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又见奈良
01:40:00

又见奈良

(2020)
免费观看

剧情梳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大量日本遗孤被中国东北家庭收养。七八十年代随着两国邦交正常化,许多遗孤归国,这其中就包括陈奶奶(吴彦姝饰)的养女丽华。2005年,许久未收到养女回信的陈奶奶禁不住思念,远赴日本奈良,在二代遗孤小泽(英泽饰)和退休警察一雄(國村隼饰)的帮助下踏上漫漫寻人之旅。 在异国他乡,他们邂逅了许多归国遗孤,他们的生活展现了战争创伤的另一个侧剖面,文化差异与冲突下,寻人旅程变得波折不断,养女身在何处成为所有人心中最大的谜团……

主创全览(涵盖演员+幕后)

鹏飞 导演
吴彦姝 (饰 陈慧明)
英泽 (饰 小泽)
国村隼 (饰 一雄)
永濑正敏 男演员
鹏飞 男演员
张巍 (饰 社长)
秋山真太郎 男演员/女演员
鹏飞 编剧 Writer
河濑直美 监制 Executive Producer
贾樟柯 监制 Executive Producer
市山尚三 制片人 Producer
刘潇阳 执行制片人 Executive Producer
张冬 制片人 Producer
马双 制片人 Producer
林朝阳 总制片 Chief Producer
铃木庆一 音乐 Music
廖本榕 摄影指导 of Photography
陈博文 剪辑 Editor
翁玉鸿 剪辑 Editor

相关热播

  • 9.0分 HD交换人生雷佳音,张小斐,张宥浩,沙溢,刘敏涛,余皑磊,丁嘉丽,吴彦姝,杨恩又,曹桐睿,岳云鹏,杨迪,徐志胜,宋家腾
  • 9.0分 HD极恶非道北野武,椎名桔平,加濑亮,三浦友和,国村隼
  • 9.0分 HD穿过寒冬拥抱你黄渤,贾玲,朱一龙,徐帆,高亚麟,吴彦姝,许绍雄
  • 8.0分 HD焚城刘德华,白宇,莫文蔚,谢君豪,王菀之,王丹妮,廖子妤,林保怡,王敏德,周文健,郑则仕,黄德斌,何启华,魏浚笙,梁仲恒,林家熙,黄恺杰,吴彦姝,童瑶,姜大卫,许恩
  • 5.0分 HD四海刘昊然,刘浩存,沈腾,尹正,周奇,张宥浩,乔杉,冯绍峰,王彦霖,高华阳,黄晓明,陈小春,万梓良,吴彦姝
  • 8.0分 HD解密2024刘昊然,约翰·库萨克,陈道明,吴彦祖,俞飞鸿,任璐遥,陈雨锶,王雨甜,周游,朱珠,曹翠芬,吴彦姝,许还山,王宝强,肖央,潘粤明,沙宝亮
  • 热门评论
评论加载中...
      脱落的树皮

    海蟹入湖,努力适应生活,却终归是杀生。

      木卫二

    试图把玩奈良日影味,又有挥之不去的作文感。结尾有种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结束了的原地梗塞,就拿阿姨和邓丽君的东东来敲打鼓。对诸多日侨遗孤人物的年龄设置,尤其造成观影障碍和出戏,结果即便以2005年未计——二战结束那也是60年前的事情了。在提醒观众不要忘记一段历史的时候,创作者似乎比任何人都希望:那不过是个提词背景板。

      Captain_C

    海蟹被丢进湖里要适应新的糊口生涯环境,没有胶卷的相机留不下相片但依然能留下记忆,拉着没有实物的二胡,唱着最熟悉的智取威虎山,随着寻觅之路的深入,呈现出极度温暖而又温柔的特殊群体人物群像。主角三人血缘关系虽然缺失,但却在细微的地方慢慢延展出动人的亲密关系,安静冷静僻静中点缀着努力生活的幽默,悲凉里流露出身份认同的温情。

      翻滚吧!蛋堡

    特别很是喜欢!数代遗孤的身份错乱,语言的隔阂,又在钟声、照片、手势间建构出新的平衡,寻亲的情绪被淡淡藏匿于奈良的自然和人文暗地里。前作中幽默灵气的小细节都得以延续,结尾祭祀的戏甚至有些《沙罗双树》的味道了。

      大奇特(Grinch)

    从《地下香》《米花之味》到这部,一路看到鹏飞导演的成长。本片以奈良为城市背景,剧作尚有僵硬的地方,幸而导演有着极好的语感,用小而美、内敛、幽默和留白不断消解原本极重繁重的话题,闭口不谈战争。海蟹在湖里的结局跟“丽华”一样,只能祝愿,但结局不可思议。相机装载的不是胶卷,承载的是记忆。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孤独人,在寻找的过程当中组成了临时家庭,“沟通”已经无须多言。可是结果六十年过去,“战争遗孤”没太能跟这个时代发生关系,只能用两代战后遗孤群体来论及身份认同。开篇动画多余,笑点随意,小泽的行为欠缺合理性解释,高仓一个德律风了事有结局敷衍之嫌。不过导演能在这种命题作文下发挥出自己的作者属性,体现出了他扎实的基本功。

      Methy

    真就拍了一电视剧啊,看把人老头老太太累的。残留孤儿就一命题作文,没有几个真残留孤儿的出演是否是就完球了?人物走走过场,故事强行讲讲完,中间拼点日本文化风俗(最后那个祭祀戏凭啥碰瓷沙罗双树啊)。做题的思路来拍所谓的跨国合作就是这样,你把奈良换个村儿也行吧。

      阿诺拉戛纳之耻

    又是一人一个厅的电影,节奏还是有点太慢…恕我直言,英泽看不出有什么表演水平。中间两位老人互相交换看照片的无声片段特别很是有趣

      荼毘多

    #SIFF2020# 太棒了,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去展现寻找的过程,不煽情还适当的增加幽默感,老奶奶用俄语回应与学羊叫买肉的过程可爱极了。女儿远去的父亲与千里寻子的养母,在小泽带领的三层关系中展现的特别很是巧妙,最后的长镜头里三人行走,老警察与小泽仿佛中日关系一样平常夹杂着历史问题与保护着遗孤的养母,同时响起了邓丽君《再见了我的爱人》日语版,无奈与爱意慢慢涌上心头,又见奈良,goodbye my love …

      影志

    目前今年华语小我私家Top3,战后遗孤的开头动画便已飙泪。电影前半部分每3分钟就有一个轻松亮点,被海关没收的酱牛肉、鬼头鬼脑抢镜的鹿、适应湖里生活的海螃蟹、一紧张就说俄语的奶奶、鹏飞出镜的学牛叫卖肉员、装了锅的就是从中国来的…信手拈来的小幽默,在如此极重繁重的题材里熠熠生辉。最喜欢两个异国老人互看照片的片段,无声胜有声。全都白照了的照片,白费工夫的奈良之行,再见亦宽慰。当片尾熟悉的旋律响起,好怕是那首时,结果泪腺彻底决堤…寻找,所有遗失的爱。

      ChrisKirk

    一个寻亲的中国人,一个独居的日本人,一个挣扎的混血儿——结尾处三人无声行走于街道上,直接打破了电影集中呈现的身份困境,营造出了一种「家庭」感,甚至可以说,三人构建了一方无需语言为中介的场域,如此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成为历史的,同时向外辐射着。此般场景和譬喻在邓丽君的日语歌包裹下更是得到完美映射。

      寒枝雀静

    B+/ 其实不预先焦炙焦虑地为人的共处下定论,也不急于抵达某种结果,而是极为自觉地将交流当作并没有僵固目的的过程。因此语言隔阂反而成为一种媒介的裂口,成为可不断迂回的玄妙共感。人的肢体,人可触、可写、可以使之发声的物,皆将我们联结。而当交流突然加速,媒介失去传导的感知延宕,故事才倏忽间走向终结。寻找的日本遗孤同样是一个类似的中介物形象。她的信件构成了三小我私家物的强烈共振时刻,而她的身份困境则构成了国族边界意识形态之无限残余的标识表记标帜。或许,急于交流只是一种唯我的幻像,而真实的交流本身只在不急于交流时才能达成,这就是本片最高明的落点与方法论。二刷略降→B/ 前1/3有点耽于差异的堆积,缺少强度上的区分;最后的仪式剪得太松弛,没有足够锐利的语气扭转来铺垫结尾的情绪提炼。整体还是不错的。永濑正敏一段依然全片最佳。

      桃桃林林

    7分,相比《米花之味》又成熟了不少。在一个相对极重繁重的话题里,还是能感触感染到不少意见意义与轻盈,包括那些源自生活中的喜剧元素。影片可以解读的角度也很多,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身份认同,亲情,以及孤独等等,影片也有很多小心思藏在作品里。还是那样,关于寻找的作品,最重要的从来不是寻找的结果,而是寻找的过程,而三个主角,也在这个过程当中,特别像一个临时家庭。三个孤独的人,彼此扶持。

      Nemooo

    照片没白照,风景都留在心间了,人也没白找,当我们悲喜相通,情义交融,我们也算亲人。战争远去,咸海淡湖,遗孤冷暖,锦书难托。|电审故字2020年第260号

      朝阳区妻夫木聪

    #siff2020# 满足期待,依旧发挥稳健,延续了前作“找寻”的母题和创作上的巧思,凝视,行走,继续用温柔的喜剧气势派头来包裹伤痛,同时进一步拓宽人物关系的可能性。一个模糊了身份的人,一个只存在于记忆中的人,姓名不只是身份的象征,更是存在的依据,在寻找的过程当中,丽华再也不是一个麦高芬式的符号,更是一个串联国别文化、集体记忆、伤痛历史的桥梁。没有胶卷的相机是复刻历史的幽魂视角,也是沟通现实与回忆的那道门。《菲洛梅娜》式的文化寓言,永远存在于那些被遮蔽的深层角落里。

      Luffyjun

    奶奶从踏上征途心里就有答案了吧,因为那么爱她的女儿怎么舍得就此不联系了,肯定是出了意外啊。奶奶的空相机(没放胶卷)也是对结尾的一种呼应。“哭什么,照片没了怕什么,照片都在我脑子里呢……”泪崩。。战争带来的伤害就像核泄露一样,得伤害几代人

      黎明杂志

    第一个镜头复刻了米花之味中英泽的凝视。很多细小的诙谐幽默冲淡了异国寻找遗孤的极重繁重感。闯入祭祀一度想起相米慎二的《搬家》,黑暗中飘来的鼓声,人群中焦灼地寻觅亲人,可惜没能起飞。结尾的三人行走镜头也延续了米花之味的程式。在语言之外也许是一座安全岛,可以静息并充满思念和期待。

      剃刀头

    正常发挥,如果不是疫情,可以去更好一点电影节

      亵渎电影

    鹏飞应该是最会拍命题作文的国内导演了吧,保持了前作的优点,没想到英泽的日语说的竟然很像那么回事,太厉害了。

      欢乐分裂

    3.5;沿袭前作优点,依旧轻盈灵动,但处置惩罚更节制内敛,很多携有淡淡幽默的小细节宛如生活中不经意却值得玩味的灵光一现,呼应结尾夜游长镜高光,令人心碎而无奈——反转,或幻灭,一切戏剧性最后都被抹平。虽是战孤&寻亲题材,但更深层次则关乎「沟通」:1、置于异文化语境的语言沟通失效(海螃蟹/河水,跨国恋,认亲失败);2、诉诸肢体语言与表情/手势的成功互动(为孩子们拍照,肉店动物声,奶奶与吉泽互换照片)。所有外在的、直接的交流几乎均无法言及心声,而涌动于人们内在的、隐秘的情感碰撞,却能越过藩篱障碍。奈良风物甚美,其隽永气质颇为契合此片基调,真有几分河濑直美之味;尤以祭祀一段最出其不意,其实不遵循观影经验,在急促的鼓声中突转漫步长街,最爱的一段。英泽的施展阐发比《米花之味》退步,看起来很拘束。

      天马星

    鹏飞依旧发挥自己的特色,将极重繁重的题材处置惩罚得轻盈无比,从开头动画入手下手就奠定了轻松幽默的基调,一系列的笑点设置大大提升了影片可看度。但这其实不意味影片不深刻,一封封信,一个小我私家,一次次追寻,循着她的影子,慢慢拼凑出一个遗孤女儿的一生,究竟是血缘定义了他们,还是文化定义了他们,就像是孤星悬挂在天空,他们寻根却发现没有归处。而寻女的母亲是孤独的,经由过程她展现出老年人的糊口生涯现状,但她也是勇敢的,相机没有胶卷没关系,因为照片都在脑子里,名字问不出来没关系,因为爱镌刻在回忆里。一部笑泪共存的影片,导演的技法成熟了许多,尤其是音效配乐与画面的完美配合,往往带给人悠长的回味之感。

      蒜 | BOY A ✤

    特别很是细腻的一部电影,第一次接触战后遗孤群体,没想到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影片呈现了人与人之间对亲情的守望以及各自对身份的认同,是难得的极具人文关怀的电影。整个影片的气势派头特别很是舒服,生活中的小乐趣和小感动很好的融合,摄影和配乐也值得回味,导演又帅又有才华,实力圈粉!

      馥雅

    融不进的血脉,回不去的异乡,心无归处,何以为家。

      谋杀游戏机

    能看出鹏飞是个很成熟的导演了,基本功扎实,又能保持住克制。在战争遗孤这么极重繁重的历史背景下,拿掉了一切煽情的部分,故事基调平淡如水,充满可爱幽默的细节,观众笑声不断。日本当地风味展示和中国元素融入也很自然舒服,叙事节奏和演员状态有点日片味儿了,构建出一个由一代遗孤、二代遗孤、中国人、日本人、混血、华裔等组成的多元小世界。吴彦姝奶奶演得真是太好了,完全变成了角色。

      连城易脆

    原来那个学动物叫卖肉的是导演本人客串的呀,标识表记标帜的时候才意想到。是一个特别很是不错的题材,将战后遗孤作为聚焦点放在整个侵华战争的大背景之下,讲述了遗孤这样一个极少数群体在日生活现状。虽然战争作为背景被虚焦了,但是经由过程这样一个题材鲜明地表达了反战的主题。电影的一些段落还是蛮出彩的,对声音的运用也有不少巧思匠心。在上海影城也听到了导演关于电影筹备期间的一些故事,不少演员也算是本色出演,所以特别很是自然,片中也有很多富有意见意义性的段落。很好奇英泽的日语和吴彦姝的俄语是现学的还是本来就会。可以或许提名金爵奖本身也是一种证明,贾樟柯作为监制或许也赋予了电影一些人文气质吧。

      小伙锅

    每一个人都在tracing her shadow的时空中寻找一个”自己是什么“的答案 只有母亲永远知道自己是母亲

      blood orange

    #23SIFF# 背景故事的交代融合了动画元素。开头的“螃蟹”暗示了影片的结局,海水与河水的糊口生涯环境,隐喻中国与日本。“无胶卷的相机”隐喻记忆,也许生命最终留下的只是记忆与思念。在历史背景下、在奈良县,一次寻亲、一段旅程…片子关乎“寻找”,寻找那段历史、寻找遗憾的爱…

      Petrichor .

    「SIFF-16」本来就很喜欢《米花之味》,《又见奈良》也看得轻盈动人,一向欣赏灵动上扬且亮晶晶的韵律,片尾那首邓丽君日语版的《再见!我的爱人》也用得很妙,这一场抚慰了多少观众疲惫的眼睛啊。

      汪金卫

    相比《米花之味》是有一定成熟和进步的。吴彦姝、国村隼、永濑正敏几位戏骨用出色的演技撑起了角色和电影,英泽的日语演出也是可圈可点的。胶卷相机、天线大锅、交换照片等细节用心出彩,喜剧元素设定节奏也比较讨巧。问题还是出在剧本上。一个“Northeast of China”就不合错误味。开场动画与影片气势派头就不搭调,和样板戏一样讽刺,跟导演想表达的反战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结尾彻底崩掉,用高仓警察一通神奇的德律风难以想象地瞬间解答所有谜团,生硬突兀感直接拉满。片尾曲邓丽君《再见我的爱人》的突然出现也很莫明其妙。两星半

      小概率双向事件

    内核很悲伤,气质很轻盈。纸糊的小旗子,100个才4块钱;两个语言不通的老人互相交换回忆,一起做手工;被海关扣下的酱牛肉;放生到河里的海螃蟹,“让它适应湖里的生活”;一着急会飙俄语的奶奶,在渣男走之前骂了句八嘎;买菜的时候和老板鸡同鸭讲,用动物叫声沟通……都好可快乐喜爱温暖。也有好几次都哭得不行,小泽和退休警察在车上听到丽华已死时,掩面而泣而老太太沉沉睡去;奶奶和聋哑人交流关于丽华的点滴,听到女儿过得未必如来信说的那般好,垂下头极力忍住泪水……很多多少细腻的感情自然而然流淌出来,又像水融于水,没了痕迹。

      嘟嘟熊之父

    气韵单薄的伪现实主义电影。特别很是勉强地把一个七拼八凑查缺补漏的6分剧本“演”了出来,取景、摄影和转场特别很是随意,像大数据的匹配,把貌似相关的元素硬捏在一起。导演对演员的掌控很差,对话如诵读,表情回响反映全是定点,刻意展现幽默的突兀喜剧桥段更让人频频皱眉。

      sweetbear

    想一想日本遗孤可能愈来愈少了吧,导演把极重繁重的题材拍得不沉闷,时不时有点小幽默。再就是奈良,近年都去了奈良,看到这个名字就涌起亲切感。

      顿河

    导演的温柔抚平了老奶奶内心的悲伤。与其说是拍摄了战争遗留的伤害,不如说是拍摄了人内心恒久的寂寞。那些付诸真心的子女、爱人、过客,最后映射成我们人生的记忆。人生重要的是别人对我们的眷恋,还是我们对人生眷恋呐。又见,奈良。

      57

    无意偶尔连着看了几部日本题材,这一部国产片特别很是惊喜。几个镜头就可以看出导演的专业准备(包括文献综述的能力),剧作上的铺陈很细,推动不疾不徐。对新导演来说,控制野心可能尤其重要,每一个人都给了交代,又恰到好处,历史夹缝这个标题问题太大,而一个临时的孤独者共同体尚可体会和共情。

      你虎哥

    真诚建议 去掉那个开场动画吧

      假枪

    SIFF 7.31 是好片子 但不够好 有几场巧思的戏 也有很多刻意之处 剧情走向开头就能够猜到 片头的flash动画和最后的强行邓丽君bgm真不必 鼓动勉励一下吧

      墓岛GRAVELAND

    追寻离去的遗孤=搜寻一个名字=搜寻无法被挽回的历史。消失的胶卷,以及日式房屋上的卫星接收器是历史/记忆幽灵的媒介考古学表述。而在鹏飞的《又见奈良》中,拟日式泛散步电影的表象下其实是相当扎实,甚至可以说相当老套的好莱坞公路片结构,无法从中看到任何其他影评人所谓的“河濑直美接班”感。那么,令人困惑的是,既然鹏飞有能力用镜头语言讲述,为何会在开场插入一段相当突兀且拙劣的动画?这个问题在随后,《林海雪原》的唱段在日式榻榻米居间内出现之时得到了解答,它是一部以泪水进行规训的主旋律,甚至是一种潜在的霸权主义,一个想象的,逐渐被汉语全面覆盖的日本,以及对战时“满映”迟来的反击,并以一种胜利的姿态召回1960——1970s的中国作为“救赎”。

      Cosec

    《被浪费的100分钟》1.出戏的口音2.生硬的伏笔3.尴尬的冷幽默

      薄荷色草地

    感谢不散提供的免费观影机会,映后听导演讲电影暗地里的故事更觉得意犹未尽。战争是残酷的,电影透过一个寻孤老太太的视角娓娓道来,牵扯出那些被人遗忘的故事,用看似轻松的语言来表达情感,没有强行煽情,好几个片段却让人看得揪心。喜欢这部温情小作,感情真挚,演绎动人。

      西楼尘

    曾经说有时间陪伴的亲人,待到有时间,已失去陪伴的资格。曾经说有机会游玩的奈良,待到有机会,已散佚了游玩的女孩。没有放胶卷,画面却已经定格在脑中。寻不到牵挂的伊人,豆腐甜甜圈已充满了她的味道。一只海水蟹几经辗转仍未能适应湖水,一副彩绘画漂洋过海竟传回了奈良。盼你行过万里,锦书遥寄。

      神仙鱼

    找不到的丽华映照了寻找她的三小我私家的生活与煎熬。沿袭前作以带有幽默感的轻盈语调讲述极重繁重悲伤议题的气势派头。关于身份回归中的认同迷失、沟通阻隔以及留守问题(前作儿童->本作老人)也能在前作中找到对标。未放胶卷的相机摄不回从前照片里的风景更找不回日夜思念的人,祭神仪式没有神迹显灵只能各自舔舐不得疗愈的伤口向爱人道Goodbye并往回走。克制隐忍,尽管回味不足,但能把一个发生在日本的故事拍得足够日本味已经是令人欣喜。

加载中...
收起资料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