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制片人的推荐日志,还蛮期待的,没想到emmmmm,不具体写错误谬误了,只能说是上影亚新入围的正常水平。当然,也有不少好之处——放在今年华语片的环境里,这样全然女性视角的人物书写,以及姚晨的演技,也算值得鼓动勉励吧。
1.5 / 把各种社会关怀用最浅白的体式格局几无情境建树地怼到你面前,最后的效果就和一篇心灵鸡汤推送差不太多。很久没有看过这种全是轻飘的概念毫无落实的电影了。没有姚晨谁看得下去啊?——但尽管如此,依然是本周最值得看的一部,至少有在相对边缘的视角讲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虽然这种站在主题立意角度的单方面夸奖,真的很勉强。
姚晨戏太神了,每一个眼神都在说话。看似是在谈女性,谈身体,谈性(也是这么宣传的),实则每一个镜头都在探讨人为何这么不堪——为何因不堪死亡一击,徒劳寻找灵魂?为何被亲情羁绊,始终无法开怀?为何迫切渴求成功,却又不得章法?为何明明孤独,偏偏用热闹掩饰笼罩?为何一片赤诚,最终显露的却是欺骗?PS:受不了每每提到和性有关的台词,电影院里就发出猥琐的笑。这届观众不行。
风景挺美的。
台词写得太差了,剪辑也让故事很破碎,难以抓住情感走向。三俗段子太影响观感了……
拍得太僵硬了,像是先想好了主题,然后往里面塞戏……“姚晨”给卡片上的“裸男”打德律风的时候,我心想这片子终于要好看起来了,哪知道她是给人家纠正错别字。您不是记者吗,怎么还犯起编辑的毛病了……
“只有走的远,才能看清世界” 我想和你做那事、多少钱才肯做、背圆周率到后一百位…不少笑点让这部电影更心酸。然而这么直白的女性表达,在华语环境应鼓动勉励多于挑剔。结尾的“哈!哈!哈!”才是人生真谛。笑一笑,十年少啊,哈哈哈…
2.5。文青矫情病没得救。基本上所有人物都流于符号,难以进入,角色塑造太刻板印象。就像软饭男,能忍着背圆周率那么久,突然就因为一小我私家崩溃继而跳楼,真的难以置信。寻求尊重,是影片的一个主题,但,处置惩罚成领受灵堂拜礼和坚持体位在上,前者荒诞后者无趣。女主嫌恶老李,他一两句话就点化了她,成了她的寄托。仔细想了下它的问题,还是调性不统一。一会上下求索形而上,一会黑色幽默,一会揶揄讽刺。编导都力有不逮。
意外地富有灵气和喜感,看似散漫实则充盈着一种漫游轻巧的飞驰感,颇具“送我上青云”的浪漫意味。这次的人物困境虽然仍主要围绕独身只身独立的都市女性,但其实也对周围的人进行了不少着色,县城乡镇和都市气质在一种看似二元对立的状态下有着十分微妙的嘲弄融合,人物关系也很值得玩味,是一种自反中透露出自爱的爽快和耿直劲。上映后可能市场回响反映会比较一样平常,但我还是蛮喜欢这片的,那种感觉很难以名状但是又真切地戳到了你某些地方,华语片中出现这样的生活小品,尤其还是出自新人导演之手还是挺难得的一件事。它确切地告诉你,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生活的痛苦和烦恼有一百种样子容貌,选择释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至少看起来很酷,哈!哈!哈!(很容易理解姚晨出演这个角色的心境,但还是稍微觉得她在这个项目里作为监制和主演所把控的比重过于高了)
前后矛盾,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不止是一部女性电影,更是一个关于尊严与体面的故事。难得的是以如此轻盈的体式格局讲了一个又丧又燃气的故事。众生相。
三星半,剧本首先是写人物,对女性内心的欲望有较为全面的展示,拥有女性视角和关怀,也得益于女导演执导。以生死之门打开情欲之门,角色由浅入深丰满,越往后越入佳境。同时,以戏谑和黑色幽默来化解影片自带的感伤,这个度挺难掌握的。很喜欢那个演妈妈的演员吴玉芳的表演。
梁美枝呀你不要哭了~
难得有部电影可以如此直白的表达性,反复提到的性生活,性欲望的渴求,老年人的性,甚至女性的绝经和自慰,这是一次特别很是的突破和进步。同时影片提供了一种女性观看男性的视角,女性思考世界的体式格局。它直面女性的欲望、自我、尊严,同时也用女性的眼光,关注男性的欲望、自我和尊严。所以这不仅仅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实际上,这部影片所表达的是有关理想主义、尊严与孤独
错误谬误不少,但还是愿为它打四星,不是为盛男,是为她母亲梁美枝,一个性格完整自洽、可爱又可叹、异常真正的角色,二十多岁就停止精神上的发育,一直娇憨到五十的女人,她对自己的蠢略有知觉,又懒得改变,干脆任性下去,这样错着位的灵肉,也有可鉴赏的地方,让李老人在生命最后一段时光动了爱意。喜欢盛男给母亲拍照,母女无声和好那段。袁弘和大款、大款女儿的角色过于标签化了。
看了上影节首场展映。电影比我想象中要好,是这次影展的惊喜之作,整体完成度很高,画面极美,配乐动听、且到位,姚晨和母亲、李老的表演都十分可圈可点。我本以为是十分文艺气息的电影,没想到观影时大家笑声频繁,很诙谐幽默,在诗意的表达的同时,影片对时间、死亡、爱欲的探寻就不会显得那么苦大仇深。是很合我胃口的片子,国内这个类型的片子特别很是少,很开心目下当今有这样一部电影出现,加一星以资鼓动勉励,映后见面会姚晨说起了幕后制作,摄影、美术、配乐、调色等等都是业内大佬,制作很过硬。上映绝对值得一看。
卵巢癌手术前的寻性之旅。遗憾的是,由于加了这个前提和时限,电影中想要传达的东西很多,偏偏就是没有传达出“女性的性需求”。这不是性需求,而是被爱的需求、被需要的需求以及被尊重的需求,盛男近乎狼吞虎咽的状态,找掉书袋酸叽叽的文艺男被拒,找油腻光滑油滑满脑子发财的男同事也被拒,最后还是个疯子跟她说了两句“我爱你”,才让她笑得出来,她看不起傻白甜老妈“找男人才能找到自我”的蠢样,装坚强装独立,其实她自己何尝不是这样,真是太可悲了。
电影本身两星,为社会意义多加一星。身边朋友对这片儿的评价特别很是南北极,一部分人认为是惊喜之作,另一些人则觉得其中女性主义之矫情幼稚简直让人尴尬。我小我私家观点更近后者。这片儿当然有特别很是有价值之处,比如大陆电影里的女性难得正面、正式地在大银幕上表达自己的性诉求,甚至里面有一段女主masturbate的镜头,但这个我觉得社会价值大于艺术价值,就影片本身来说,角色的单薄与符号化、行为的夸张与不合理,实在难以称得上是好的观影体验,而且导演想讲的东西特别很是多,男女、亲子、生死、爱欲,但是都夹杂在一起,并无厘清。同为今年的“女性电影”,我更爱过春天,甚至柔情史的一些细节都更让我心有戚戚。整部电影实在是太标语化了,每一个角色、每句台词,都是导演在对观众喊话,太直白了。
不是姚晨诠释角色,而是角色服务于姚晨,臣服于姚晨,一个藐视权势巨子立崖岸不羁的独立女性形象全靠春晚小品式扁平化同行的衬托才得以不露出马脚。不论从天而降的癌症,抑或淡薄的亲子关系,都不过是欲盖弥彰的诡计,以一种最粗暴的标签化体式格局呈现最去标签化的女性困境,是本片最本质的问题。
[英皇首映礼]两星半,不知道说啥好,讽刺效果是有的,但女性自我和家庭主题都没太讲清,视听一样平常,台词是硬伤。真的不想再看电影学生作业一样的文艺片了…
Copyright © 2025 大米影院【www.dami77.com】 All Rights Reserved